文/吳宣翰、賴佳汶
60歲的蔡先生長年從事長途駕駛工作,每天需坐超過10小時。近半年來,他開始感覺腰部劇烈疼痛,並伴隨右腿麻木,逐漸影響行走能力與睡眠品質。起初他以為只是姿勢不良導致的肌肉痠痛而未加理會,直到症狀持續惡化,甚至影響到駕駛工作,才決定就醫檢查。
經核磁共振(MRI)檢查後,醫師發現蔡先生的第2與第3節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受到壓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這類情況正是典型的「久坐族」所引發的脊椎退化性病變。長期維持相同坐姿、缺乏運動,加上核心肌群無力,使得椎間盤承受過大壓力,最終造成椎間盤破裂並壓迫神經。
出血少、傷口小 恢復快速
經評估後,建議蔡先生接受「內視鏡椎間盤減壓手術」治療。此微創手術僅需約1公分的小切口,透過高解析內視鏡及專用器械,在局部麻醉或輕度鎮靜下進行,能精準移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解除神經壓迫。手術時間約1至2小時,出血少、傷口小,術後恢復快速。
蔡先生術後明顯感到疼痛緩解,當天即可下床行走,第2天走了2000步,第3天已能行走1萬步,隨後出院便重返工作崗位,重拾駕駛生活。
每坐1小時應活動5至10分鐘
長時間坐姿對脊椎是一大負擔,特別是司機、上班族等久坐族群,更應注意日常保健。建議每坐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5至10分鐘,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強化腹背肌力,以維持脊椎穩定。
若出現持續性腰痛、腿麻或行走困難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作者分別為佑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宣翰、個管師賴佳汶)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