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選單 搜尋

大腸癌擴大篩檢 半年突破103萬人 男性風險高 比女性少篩23萬人

2025/07/12 05:30

▲國健署統計發現,男性大腸癌篩檢人數比女性少,提醒男性勿輕忽;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健署統計發現,男性大腸癌篩檢人數比女性少,提醒男性勿輕忽;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年起,擴大公費大腸癌篩檢,政策上路半年,篩檢人數已突破103萬人,比去年同期成長26%,成效良好,不過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接受篩檢的人數竟比女性少了23萬人,尤其大腸癌是台灣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風險族群反而行動慢一步。

大腸癌長年穩居國人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前3名。根據統計,2022年大腸癌新發病例達1萬7643人,位居十大癌症發生數第2名;2024年死亡人數則達7000人,高居死亡數第3名。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大腸癌發生率特別高,2022年男性新發病例就有9989人,為當年男性十大癌症之冠。

2022年台灣男性十大癌症之冠

由於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定期篩檢是預防與治療的關鍵。今年截至7月2日,全國完成篩檢人數已達103.7萬人,但女性占63.5萬人,男性僅40.2萬人,差距超過23萬人,顯示高風險族群反而行動慢一步。

國健署今年起擴大公費篩檢對象,只要45歲至74歲民眾,或4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者(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曾罹患大腸癌),皆可每2年享有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FIT)。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說明,篩檢方式簡便無痛、無須禁食,民眾可透過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查詢網站,就近前往醫療院所領取採便棒,刮取糞便後儘速送回,即可完成檢查。

根據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1次,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並減少35%死亡風險。若檢查結果異常,應盡快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發現瘜肉並及時切除,更能有效阻斷癌變。早期大腸癌經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達90%以上。

國健署也提醒,若出現大便帶血、黏液分泌異常、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變細、長期腹瀉或便秘、體重明顯減輕、貧血等症狀,甚至能在腹部觸摸到腫塊時,雖不一定代表罹患大腸癌,但若這些症狀持續超過2週,建議儘速就醫,由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