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國內每10個成人就有3人有代謝症候群,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起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結合基層診所展開生活習慣介入,3年來協助39萬人管理健康,其中近18%成功逆轉代謝症候群、超過70%改善至少一項指標。署長吳昭軍昨指出,將開放醫院端「自提額度」,盼擴大服務量能。
代謝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血壓、血糖或血脂偏高、腰圍過粗及好膽固醇不足,只要其中3項異常,就屬高風險族群,雖然症狀初期可能無明顯不適,卻是糖尿病、中風與心肌梗塞等慢性病的前兆。
國健署昨宣布「2025逆轉代謝 健康加值」活動正式開跑,至9月底前開放報名,前3500名成功報名者可獲參賽好禮,只要成功改善任一代謝指標,就有機會抽中智慧型手機等多項好禮,鼓勵全民從生活中踏出健康第一步。
改善任一代謝指標 就可抽手機
吳昭軍指出,目前全台有超過3000家基層醫療機構、5000位醫師投入執行計畫;有80%的代謝症候群個案來自基層診所,20%患者分布於醫院,預計下半年起開放醫院端自提服務額度,依自身量能提出目標個案數,試辦整合服務模式,擴大照護範圍,有信心把這套模式落實於總統賴清德推動的健康888政策中,成為國人熟悉且可持續的健康管理方式。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翠華也分享「雜糧飯、3碗菜、大豆魚」口訣,鼓勵民眾從飲食著手改善代謝問題。她表示,只要願意開始,1至3個月內就能看到指標變化。「雜糧飯」富含膳食纖維,有助穩定血糖血脂;「三碗菜」強調每天攝取多樣彩色蔬菜,抗氧化、護心血管;「大豆魚」則建議以黃豆、黑豆與魚類取代紅肉攝取蛋白質,減少負擔。
國健署呼籲民眾善用各類健檢資源,如勞工健檢、公教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等,檢視三高指數,檢查結果可透過健保署健康存摺「代謝症候群專區」自動辨識風險,並連結就近診所參與防治計畫。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