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頸部腫大發高燒 恐罹罕見「菊池病」

2025/07/11 05:30

頸部腫大發高燒 恐罹罕見「菊池病」

▲頸部壓痛性腫大合併發燒超過1週,且排除細菌感染後仍無改善,建議就醫評估是否為菊池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蔡昀臻

23歲的東京奧運體操金牌選手橋本大輝,近期在一次公開集訓中透露,自己在5月參加NHK盃期間因反覆發燒與頸部腫痛就醫,醫師懷疑是罕見的「菊池病」。雖然當時已是發病2週後,無法百分百確認診斷,但橋本表示,自己高中時也曾出現類似症狀,因此醫師認為是「再度發作」的可能性較高。

奧運體操金牌患病再度發作

橋本僅休息幾天就重返訓練,恢復速度相當驚人。短時間內他補回流失的肌肉量,並在比賽中拿下亞軍,展現超強意志力。他表示,希望身體狀況能持續穩定,備戰7月在德國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菊池病(Kikuchi disease),也稱「菊池–藤本病」或「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是1種良性、自限性的淋巴結炎症。最早在1972年由日本福岡大學病理學教授菊池昌弘發現,同年另一位學者藤本吉秀也發表相關病例,因此得名。

典型症狀包括單側頸部壓痛性淋巴結腫大,合併發燒、倦怠、關節痛或紅疹。病因不明,推測可能與病毒感染(如EB病毒)或自體免疫反應有關。早期認為好發於20至30歲亞洲女性,兒童與男性患者亦有病例。但近10年大型研究顯示,男女比例已趨近1:1,只是女性仍略多。

屬良性、自限性淋巴結炎症

值得注意的是,菊池病與淋巴瘤、結核病、紅斑性狼瘡(SLE)在臨床表現上高度相似,醫界估計誤診率可高達40%。因此,正確診斷須透過「淋巴結切片檢查」,顯微鏡下會看到碎裂核型壞死(karyorrhexis),但幾乎沒有嗜中性球與嗜酸性球,這是與其他感染或惡性腫瘤的重要區別。

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菊池病,大部分患者在1至6個月內可自然痊癒。治療以退燒止痛等支持性療法為主;嚴重或反覆發作者可短期使用類固醇、奎寧或免疫球蛋白。研究顯示,成人復發率約為3-4%,而兒童復發率可能高達30%。

絕大多數菊池病是自限性的,會在數週到數月內自行緩解,不會演變成其他疾病,只有極少數個案報告提到後續發展出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情況。

菊池病並非女性專屬,也可能出現在運動員甚至男性身上。若出現頸部壓痛性腫大合併發燒超過1週,且排除細菌感染後仍無改善,建議就醫評估,必要時,應考慮淋巴結切片檢查以釐清病因,避免誤診。早期正確診斷與妥善照護,是確保患者能順利康復、重拾健康生活的關鍵。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奧運金牌得主橋本大輝日前傳出疑似罹患菊池病。(資料照)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