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伯恩
60歲王女士因工作關係需長時間久站,每天超過8小時,下班回家時總覺得雙腳腫脹,且在睡覺時反覆抽筋,從小腿至腳踝處甚至冒出許多青筋,外型如同「藍色蜘蛛網」。經門診檢查確認為靜脈曲張(圖1),因此安排治療。
根據統計,約3分之1成年人患有靜脈曲張,隨著年齡增加,靜脈彈性變差、變硬,出現機率就更高。一般而言,女性是高風險因子,但門診中也不乏40歲左右的男性病人。
靜脈曲張若不及時治療可能衍生許多問題,包括下肢肌肉疲勞、皮膚搔癢、痙攣、抽筋,甚至出現潰瘍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引發血栓,導致生命危險。
伸展、抬腿運動防患未然
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運動,以伸展運動較佳,例如瑜伽、健走、游泳等,有助於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將下肢靜脈中聚集累積的血液往回推。
另外,每日進行抬腿運動,將腿部置高於心臟位置持續10分鐘,重複4-5次,改善回流。飲食也是非常重要,減少食用精緻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的食物,飲食習慣與靜脈健康息息相關,富含纖維的飲食可以防止便秘,有助於減重、減輕腹內壓,從而減輕靜脈壓力。
久坐久站 可穿彈性襪
如果工作內容需要久坐久站,可以穿壓力襪或彈性襪,透過對下肢施加溫和的壓力,幫助血液流動,以降低靜脈曲張風險。
傳統醫學將身體視為一個整體,不僅僅是單一症狀。治療上,定期針灸、遠紅外線治療、雷射治療,並搭配局部穴位按摩,可以緩解靜脈曲張的不適。
◎以下穴位適合每天進行刺激,每個穴位進行輕柔按壓3-5分鐘。
●足三里穴(圖2):位於腿部外側膝蓋骨下方4指寬處,用拇指適度按壓,直至感到痠痛。這個穴位對於加強消化與改善下肢循環非常有幫助。
●蠡溝穴(圖3):位於小腿內側,沿著脛骨線,距內踝骨最高點約5吋處,這裡是人體常出現靜脈曲張的位置,按壓有助於血液循環。
靜脈曲張的治療有許多方法,民眾可透過了解靜脈曲張的原因和影響,來採取積極的腿部保健措施。不過,如果靜脈曲張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建議還是要就醫治療,以免症狀加重。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