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瑜軒
陳先生最近因為連續2週排便有血而前來就醫,最終被診斷出局部晚期直腸癌。在與醫師討論後,陳先生選擇了短療程放射治療,隨後進行12-16週的化療,再重新評估腫瘤情況以及手術的方式。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位、女性為第3位;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3位、女性為第3位。居高不下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使得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更顯得重要。
化療時程前移 降低遠端轉移機會
在現代醫學的進步下,直腸癌的治療方式日新月異。針對局部晚期直腸癌病人,目前美國最新治療指引建議,第1線治療為使用完全術前治療策略,先給予長療程化放療或短療程放射治療,接續前導性化學治療;或者先給予前導性化學治療,接續長療程化放療或短療程放射治療,完整的療程結束後再重新做檢查評估,進行開刀。跟傳統治療相比,將原本術後的輔助性化療提前到手術前施打,病人的耐受度較佳,能夠完整接受療程不中斷;另外,將化療的時程往前移,也能降低遠端轉移的機會。
相較於傳統的長療程化放療,需做25至28次的放射治療搭配化療,短療程放射治療只需做5次,單次劑量較高,建議搭配每日精準的影像導航系統做精確的放射線治療,最大限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這樣的短療程治療減少患者每日來醫院的不便,療程時間縮短,研究顯示治療成效差不多。
然而,要選擇使用短療程放射治療還是長療程化放療,需要由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與放射腫瘤科醫師共同制定。跨專科的合作模式將為每位病人提供最個人化和有效的治療方案,以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