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明哲
●案例1:擔任櫃姐的「燕燕」表情痛苦且行動緩慢地走進診間,陳述左腳踝內側疼痛,嚴重降低工作效率,以及走動補貨速度,即使改穿運動鞋,還是舉步維艱,大大影響上班及家居生活,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後天扁平足惹的禍。
●案例2:舞蹈系學生「小芳」近期將要舉辦畢展,但她長期排練無法休息,又得兼職教課,維持生活開銷,導致兩側足弓處越來越痛,根本難以繼續排演進度,擔心辛苦多年卻功虧一簣。
上述2位患者檢查後,確認都是脛後肌拉傷引起的後天扁平足,經由適當足墊調整、物理治療及肌力訓練,已經明顯消除腫脹與疼痛感,帶著往常甜美的笑容重返職場及舞台。
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導致足底完全或接近完全接觸地面,有如「鴨蹼」一般,除了先天遺傳的扁平足,常造成無法蹲立的功能障礙之外,後天扁平足也十分常見,在經年累月後,可能導致行走和站立時的不適與疼痛。
而「脛後肌」指的是位於小腿內側的肌肉,負責支撐起足弓,並協助足部向前推動的動作,一旦脛後肌肌腱拉傷,就會造成肌腱功能不足,引起足弓塌陷,演變成後天性扁平足。
脛後肌拉傷 可採藥物、足弓墊減壓
引起脛後肌腱功能不足原因,包含年紀退化、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外傷及使用類固醇等,尤其常見於運動員或經常站立和行走的民眾。
在治療前,會先以高解析度超音波(圖1)診斷定位發炎腫脹的位置,同時排除其他少見關節發炎與韌帶斷裂情況。確認後,初期治療是先減輕疼痛、控制患處腫脹,因此會採用調整鞋子鞋墊、口服消炎藥、局部超音波等物理治療方式,物理治療師也會執行肌貼及高能量雷射,藉此迅速控制疼痛。
緊接著是脛後肌肉肌腱強化訓練,初期可練習腳踝往內往下踩,如果未感到不適,再以對側手(圖2)或彈力帶增加阻力訓練。之後進階到雙腳踮腳尖或單腳踮腳尖(圖3),藉以訓練肌力及增加平衡感,達到活化本體感覺效果。約莫6週內可強化脛後肌肉肌腱,避免肌腱功能退化與再次受傷。
確實復健6週 避免再次受傷
提醒長期站立及重複內踝拉傷的民眾,想要避免脛後肌肌腱功能不足,形成後天扁平足,應在受傷後,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及確實執行復健運動,並限制負重活動、穿戴適當內弓足墊,才能順利復原,恢復生活常軌。
(作者為崇心復健科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