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不少家長遇到假日都會讓孩子「放開吃」、覺得即使胖了點也沒關係,長大自然就會瘦下來。但台中榮總兒童腸胃科科主任林捷忠指出,年幼時期胖者,成年後有50%以上依舊不會改善,甚至提高未來的慢性病風險;若孩子已出現肥胖情況,應盡快向小兒腸胃科或小兒新陳代謝科求助。
BMI若異常 醫:快看小兒科
國民健康署2017至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7-12歲、13-15歲及16-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平均約每3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1位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
另有研究指出,兒童時期肥胖者逾50%長大後仍有肥胖問題,青少年時期肥胖者則高達70%在成年後處於肥胖狀態,且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也較正常體重者更高。
林捷忠指出,「小時候胖、長大自然會好」是家長很常見的心態,門診也會遇到很多不願意承認孩子有肥胖問題的照顧者,但很多孩子胖起來是體質問題所致,需要家長從小就幫忙調整生活型態,避免高熱量、含糖飲料等,並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
對於家中孩童與青少年的體重管控,林捷忠說,平時可以通過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確認孩子體重是否已經超標;若發現孩童BMI異常,建議家長要馬上想到「肥胖對孩子是不好的」,並立刻尋求小兒腸胃科或小兒新陳代謝科的醫療協助。
林捷忠提醒,肥胖除了體質因素外,也是日積月累產生的問題,單靠家長自己調整的效果非常有限,尋求專業協助、由醫療人員說明,比較能清楚怎麼調整食物配置、運動習慣等,並及時發現孩子是否有病態性肥胖、第一時間考慮是否使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