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鈺婷
每年入夏約4-9月是腸病毒的大流行期,前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沒有大流行,今年5月初腸病毒發生率已高於往年同期,兒科診間已出現多起病例。提醒家有幼童的家長,酒精、乾洗手無法抵擋腸病毒,新冠疫情後,全家應重拾以肥皂洗手的好習慣。
今年腸病毒疫情 高於往年同期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種類,每一個種類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依台灣流行病學往例,腸病毒約每3-5年有一波大流行,今年4月下旬觀察,因氣候變化以及孩童抗體不足,腸病毒疫情已高於往年同期。
腸病毒感染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等。因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傳染途徑主要經由糞口、飛沫、接觸傳染,發病後的1週內傳染力最高。另外,讓家長最擔心的莫過於,腸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補充水分,因此良好的預防勝過治療。
與其他傳染流行病的防範方式相同,維持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注意個人及環境的衛生、避免出入人多場所等,都是必要措施,但也要特別提醒,腸病毒對酒精有抵抗性,一般用漂白水消毒較恰當,以肥皂勤洗手才能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雖然絕大多數腸病毒病人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但若是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轉變為重症而有死亡的風險,且小於5歲的孩童是高危險群。在幼兒感染腸病毒後的7天內,家長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腸病毒重症前兆,須立即送醫。
目前各醫療院所都有「腸病毒71型疫苗」可自費施打,提升抗體,以利對抗升溫中的腸病毒疫情,接種條件為2個月至6歲幼兒(2歲以下者,需接種3劑)。
(作者為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個管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