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陽
13歲的陳小弟,自小就有異位性皮膚炎,近期這幾天覺得皮膚特別不舒服,甚至會痛,拿起平時常用的類固醇藥膏來塗抹,但塗抹後,不僅沒有起色,甚至病灶變得更嚴重。趕緊來醫院求診,經診斷後,確診為疱疹性濕疹,給予正確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許多。
疱疹性濕疹(Eczema herpeticum),常好發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因皮膚狀況不穩定時,使用過多類固醇藥膏而導致局部免疫下降,造成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蔓延,故一般視為異位性皮膚炎的併發症。
病灶特徵 可見團狀水泡及結痂
不過,在其他皮膚免疫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在皮膚屏障被破壞,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狀況下,也會出現。臨床表現就是群聚狀水泡,主要會先出現在臉及頭頸部,至於軀幹及四肢則是會漸漸出現。病灶特徵初期是水泡,再來會出現中央凹陷的潰瘍,並出現結痂,皮膚表徵與一般的濕疹型態大不相同。
有經驗的醫師經臨床表現即可診斷疱疹性濕疹,患者常會主述,在出現這些病灶前,近期皮膚狀況不好,常常會乾燥、脫皮等,這就是典型皮膚屏障出問題的表徵。不過,最正確的方式仍是經過Tzanck smear(組織細胞學檢測)去檢查水泡液,若有多核的巨大細胞即可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若初期沒有正確診斷,把疱疹性濕疹誤認為一般異位性皮膚炎控制不佳的狀況,持續使用類固醇,病情就會惡化得更快,需特別注意!
治療的部分,最重要就是盡快給予口服抗病毒藥,更嚴重者甚至會需要針劑型抗病毒藥。由於皮膚屏障嚴重受損,此時也容易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如皮膚表面最常出現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就可能導致菌血症,嚴重者甚至需住院合併系統性抗生素治療。
初期未正確診斷 病情惡化更快
若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不典型皮膚症狀在臉及頭頸部,表現方式為一團一團刺刺癢癢的小水泡,且蔓延的很快,就需注意是否有疱疹性濕疹的情形,需儘速接受皮膚科醫師診治,對症下藥,症狀大多能快速緩解。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