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小玉(化名)的爸爸帶她到醫院就醫表示,最近天氣濕冷,小玉的皮膚又開始癢了!。
醫師檢視小玉的雙手肘、膝窩布滿抓痕,大腿更是抓到破皮流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小玉經過1週治療後,皮膚狀況好很多。第2次門診時,之前搔抓破皮、流湯的傷口已經痊癒,且因癢感獲得改善,她的睡眠品質變好,在校的表現也變好。
醫:輕忽恐傷口惡化、感染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科醫師賴以修指出,每逢季節轉換,天氣忽冷忽熱、忽乾忽濕,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時節,這是1種過敏性疾病,大部分病童的其他家族成員也有此體質,且有80%病童會在5歲之前發病,常在特定部位產生癢疹,嬰兒好發在臉頰、身體的伸側(如手肘)、大小孩好發在身體的屈側(如膝窩)。
病童常因皮膚缺乏保濕因子,所以一到乾冷天氣,易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潮濕天氣也會助長塵蟎繁殖,引起發作。賴以修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因極癢而讓病童忍不住搔抓,使癢感和搔抓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放任皮膚炎發作不管,會演變成破皮、流血、流湯,皮膚屏障功能越來越差,甚至引起續發性細菌或病毒感染,干擾病童睡眠、影響白天作息。此外,因皮膚外觀殘破不堪,也會造成病童自信心受損,影響社交及人際關係。
賴以修說,當此皮膚炎發作時,應盡快就醫、養成正確皮膚保養和保濕習慣,並依醫師指示塗抹、使用藥物,避免搔抓,可盡快控制住皮膚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