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65歲的徐姓婦人,年輕時就深受貧血的問題困擾,也規律服用鐵劑,但近半年來常覺得頭暈乏力,家人越想越不對勁,帶她就醫檢查。腸胃科醫師發現她嚴重貧血,建議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赫然發現胃部長了2顆巨大腫瘤,且腫瘤表面還斷斷續續出血,經內視鏡切片化驗後,建議接受抗腫瘤治療。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彥廷表示,慢性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的數量或攜氧能力不足,導致身體無法正常運送氧氣至各組織和器官。臨床症狀包括:疲勞、頭暈、心悸、活動性喘息和容易失眠等。身體的疾病包括:遺傳海洋性貧血、維生素或鐵質缺乏、慢性腎臟病及骨髓造血功能不良都可能造成貧血。
林彥廷指出,育齡婦女因生理週期月經來潮,貧血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停經婦女與男性若有頭暈、心悸等症狀,或體檢抽血發現有貧血情形,應視為一種健康警訊,需就醫請醫師評估整體健康狀態。醫師會針對貧血的原因進行初步的檢驗,包括檢驗血液中的鐵質和其他與造血功能相關的指標,也會評估安排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林彥廷指出,常見的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分為上消化道(胃鏡)與下消化道(大腸鏡)。胃鏡檢查過程中,醫師會將一支帶有光源與攝影鏡頭的管子經口進入,檢查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狀態,可針對疑似有病變處做切片化驗,也可檢驗胃部是否被幽門桿菌感染。
林彥廷表示,胃鏡檢查前需要禁食至少8小時,一般來說,5-10分鐘就可完成檢查。檢查過程中需要讓胃內充滿氣體以便仔細觀察每一個角落,因此會有些許不適感。如果想要輕鬆地度過,也可以與門診醫師討論在麻醉的狀態下接受內視鏡檢查。
林彥廷強調,慢性貧血雖非罕見疾病,但造成慢性貧血的原因千變萬化,可能與體內器官功能下降或其他疾病有關。提醒當感覺身體不適時,應正視這些症狀,及早尋求醫療專業檢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