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伊婷
71歲的賴先生(化名)原本有標準的好身材,身高170公分、體重70公斤、BMI24,腦筋很靈活,每天都能專注玩幾回數獨,不料半年前發現皮膚越來越黃、小便有茶色尿、經常吃不下東西、食慾很差、肚子疼痛感反覆發生,到醫院腸胃科求診後,發現是腫瘤阻塞膽管,造成黃疸,診斷為肝門膽管癌。
賴先生很快接受手術及放射治療,病症雖獲得控制,但腹痛與食慾不佳的狀況持續惡化,導致在3個月內體重狂掉10公斤,最後僅剩下60公斤,吃不下,以致身體機能難以恢復,反覆出現泌尿道感染與發燒;出院後又發生緊急狀況再度急診入院,由於無法改善腹痛與進食情況,院方安排會診中醫調理他的腸胃系統。
因腫瘤引起的發炎反應會使得原本生理代謝機轉發生變化,如果腫瘤發生的部位與消化系統相關,就更常會遇到疲倦、食慾不佳、肌肉消瘦的連鎖反應,醫學名詞為癌症惡病質,民間稱為皮包骨。
因此癌症患者在化療、放療、手術的治療過程,如果出現食慾不佳、腹瀉、脹氣,胃腸的問題導致體重逐漸下降,就很適合搭配中西醫共治調理脾胃系統。
會診中醫共治 養護脾胃增進體力
吃不下的原因百百種,肝膽腸胃的問題都是中焦系統所要考慮的原因,大部分癌症治療後引起的消化問題多半以虛損為關鍵,無論是食慾不佳、腹脹、腹瀉、便秘都有可能因虛所致,而其中也不乏虛中夾實的案例。
會診當天,賴先生精神渾渾噩噩,難以喚醒,脈象表現沉而無力,舌苔白膩邊有齒痕,觸診腹脹如鼓,按壓引起疼痛皺眉,是虛中夾實表現,於是給予《傷寒論》的半夏、薑、甘草、人參、厚朴湯,此5味簡單藥物經常使用在疾病治療後,因脾虛功能不佳而導致氣滯、腹脹、腹滿的處方。
在改善賴先生脾之運化功能,使脾虛腹漲導致的氣滯運化失常得以改善後,建議家屬以少量多餐的食泥混合中藥粉入口,幾天後賴先生體力漸有增進,已能起床玩最愛的數獨遊戲。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的根本,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養護脾胃是不可或缺的任務,經由中藥調理打底脾胃根基,對於遠離癌症惡病質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作者為秀傳癌醫整合醫療中心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