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銘偵
王太太曾經因輸卵管發炎住院,這幾年常因白帶反反覆覆發作而苦惱,有時覺得下體搔癢無比,白帶有時為塊狀,有時會變成黏稠黃色,嚴重時下腹悶脹墜痛,行房後會更不舒服。婦產科醫師說她是「慢性骨盆腔發炎」,經常開藥或塞劑給她,但時好時壞。
王太太上個月因發燒、腹痛,需住院打抗生素治療「急性骨盆腔發炎」,婦產科醫師語重心長告誡她輸卵管發炎已發生2次,輸卵管阻塞機率高達35%,第3次再發生有更高阻塞機率,這容易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王太太非常擔憂,前來中醫門診就診尋求幫忙。
中醫治療「急性骨盆腔發炎」以清利濕熱為主,臨床常處方八味帶下方、溫膽湯、龍膽瀉肝湯加土茯苓、敗醬草、蛇床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苦參根(如圖)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現代藥理實驗皆發現清熱解毒的中藥有抑菌效果,並可以改善陰道分泌物及下腹痛的症狀,嚴重反覆骨盆腔發炎也會使用大黃牡丹皮湯。
中醫主清熱解毒
「慢性骨盆腔炎」更為複雜,主要症狀會有反覆性下腹悶脹痛、下腹重墜伴隨腰痠及分泌物增多、頻尿,病患常在身體過度熬夜及勞累、月經及行房後發作。中醫認為,骨盆腔炎是因濕熱邪毒內侵,採用清熱解毒法,少數需加強行氣活血、清熱除濕。但慢性盆腔炎病程長,久病有礙氣血運行,絡脈不通,血流不暢而成瘀,慢性盆腔炎與「寒、瘀」很有關係,寒瘀共患相互影響,惡性循環常病情反覆,纏綿悱惻。
病程日久易致虛,除了使用抗生素或大劑量清熱解毒藥,應搭配辛溫通絡的藥物,改善骨盆腔局部血液循環,抑制結締組織增生及沾黏。臨床上以補中益氣湯、完帶湯加黃耆、黨參、烏藥、香附、莪朮、土茯苓、敗醬草等中藥,且要衛教病患勿過度沖洗及適當休息。
(作者為台北、林口、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