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腸躁症也要治肝脾 中醫有感調理

2023/04/22 05:30

▲中醫治腸燥症常用藥材包括茯苓、砂仁、防風、芍藥、白朮等。(照片提供/廖叡豐)

文/廖叡豐

30歲王小姐(化名)是上班族,自從升任主管後,常常腹瀉跑廁所,一個早上少說也要去個3-4次,有時候在開會中急著想上廁所,非常困擾;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兩年多,有接受大腸鏡檢查,並未有特殊的發現,於是來中醫門診尋求幫忙。

依症狀及脈象診斷王小姐為腸躁症,肝鬱脾虛,在開立疏肝健脾的藥物服用後,加上飲食及壓力調適,腹瀉頻率減緩不少。

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臨床上主要出現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又因不同排便習慣分為便秘型、腹瀉型、混和型。如果3個月內平均每週有一天的復發性腹痛伴隨排便頻率改變,並排除結構上的異常,很有可能就患有腸躁症。

曾有腸胃道疾病、抗生素暴露史、小腸細菌過度增生以及情緒壓力都是常見造成腸躁症的因素。

分4大證型 疏肝健脾理胃

中醫古籍中就有對於腹痛及腹瀉的病因討論,而現代中醫看待腸躁症,依據常見的體質以及症狀可大約分成以下4個類型,並依不同類型給予處方用藥:

●肝鬱脾虛:主要因情志失調,導致肝脾不和,引起腸道不順失衡,情緒緊張時腹痛泄瀉,瀉後痛減,胸悶煩躁;中藥處方常用防風、白芍、白朮等。

●寒熱錯雜:平日飲食不節、冷飲炸物不斷,又或感冒後導致腸胃寒熱失調,常有胃脹氣、嘈雜感,伴有腸鳴、排便黏膩不暢或夾泡沫等症狀,常用黃連、半夏、乾薑等中藥治療。

●腸道津虧:平日水分攝取不足,又或水分容易流失的體質,導致大便三四日一次、硬結難下、口乾,常用麥門冬、生地、玄蔘等。

●脾胃虛弱:多見於久病纏身或年長者,脾胃虛弱消化失常,時常食慾不佳、精神疲倦,可用黨參、茯苓、砂仁等藥材健脾。

▲罹患腸躁症常會腹痛跑廁所,很困擾。(照片提供/廖叡豐)

低腹敏飲食法 改善腹瀉

建議平常多參與紓壓活動,如正念冥想、禪坐,補充適合的益生菌,也可嘗試低FODMAP(低腹敏)飲食法。

低FODMAP食物是指較少產氣的蔬菜及水果、肉或海鮮、無乳糖的乳製品、無麩質的穀類、無糖醇或無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品;穀類如燕麥、馬鈴薯、藜麥、稻米等;蔬菜類如馬鈴薯、小白菜、西蘭花、紅蘿蔔等;水果類如奇異果、香蕉、葡萄等,對腸躁症都會有一定的緩解。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