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長者好發類天疱瘡 嚴重恐致命

2023/03/08 05:30

▲類天疱瘡患者會出現皮膚搔癢、水疱、破皮等症狀。(北榮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類天疱瘡」是老人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會出現皮膚搔癢、水疱、破皮等症狀,控制不佳恐造成嚴重感染、甚至死亡。台北榮總研究發現,患者經常合併糖尿病,但第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糖尿病用藥「二肽基肽酶-抑制劑(DPP4 inhibitor)」,會增加超過2倍的類天疱瘡罹病風險,「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則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北榮研究服用一糖尿病用藥 風險增2倍

北榮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主任吳貞宜表示,類天疱瘡經常發生於臥床的老人,且伴隨有多重慢性病,或是失智、中風、巴金森氏等神經系統疾病。台灣每年新發個案約1000人,隨著人口老化,近10年來罹病人數增加2倍以上。

北榮近5年來共發表11篇類天疱瘡相關論文,研究團隊證實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等皮膚長期發炎的疾病,以及神經性腫瘤會增加類天疱瘡發生風險,其中,神經性腫瘤的研究發現更是首次被發表於文獻上。

▲吳貞宜醫師說明類天疱瘡致病機轉及危險因子。(北榮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北榮也發現,類天疱瘡患者經常合併有糖尿病,在糖尿病用藥中,第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劑,會增加2倍多的類天疱瘡罹病風險,第二型鈉-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則未提高罹病風險。

一名69歲男性罹患類天疱瘡,照護團隊發現個案合併有糖尿病,正在服用二肽基肽酶-抑制劑,與新陳代謝科醫師討論後更換用藥,持續追蹤5年,目前病況控制穩定,口服類固醇已降至最低劑量,每3個月回診即可。

此外,北榮發現,類天疱瘡會增加靜脈栓塞風險;在治療上,使用口服類固醇越多,發生感染機會越高,在病況控制下,因此要盡快減少口服類固醇用量。若能夠配合使用免疫抑制藥,則可減少病人死亡率。

▲類天疱瘡患者會出現皮膚搔癢、水疱、破皮等症狀。(北榮提供)

▲陳志強醫師表示,類天疱瘡是老人最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北榮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