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俊銘
根據法務部矯正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酒駕公共危險罪犯從民110年開始已取代毒品犯,成為全國監所受刑人中的最大宗,且累再犯的比例逐年在增加。而有調查指出,高達七至八成的酒駕者已達問題性飲酒的警戒程度,甚至有逾半數符合酒精使用障礙症(AUD)的診斷標準,意即危險上路的原因並非單純僥倖心態使然。
筆者在監所從事酒駕犯的輔導多年,晤談中可發現個案對於飲酒普遍存有一些誤解,無形中也助長濫用酒精,而有許多迷思需要破解。
8成酒駕者 達問題性飲酒警戒
●喝「混酒」較易醉?喝啤酒比烈酒不容易醉?
正解:不管喝什麼酒,最終影響酒醉的關鍵是酒精攝取總量。
●藉由一些外來幫助,例如吃解酒藥或喝濃茶,可以快速醒酒?
正解:並無立即有效能讓大腦清醒的解酒方式,頂多只是讓人感覺比較有精神。真正能做的是多喝水,加速把酒精帶出體外。
●酒後休息一下就可以駕車回家?
正解:酒精在人體的代謝速度很慢,通常要12-24小時才能完全代謝掉,切勿自以為是。
●適度飲酒對身體有益?
正解: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酒精是致癌物質,只要攝取就會提高罹癌風險,並無所謂的安全劑量。
●睡前喝酒有助睡眠?
正解:酒精的鎮靜效果會讓人睡得快,卻睡得短又睡不好,難以進入深層睡眠。
●天冷喝酒可以保暖?
正解:喝酒會促使血液流向皮膚表面,體溫上升又遽降,加速體熱散失,導致失溫。
●喝酒臉會紅是代表自己血液循環好,解酒力強?
正解:喝酒易臉紅是因為肝臟缺乏「乙醛去氫酶」,代謝能力差,根本不宜喝酒。
●只靠意志力就能戒酒成功?
正解:酒癮是大腦的慢性病,由於神經迴路受損需接受專業醫療,只靠意志力戒酒極容易復發。
常言道:「小酌怡情,大酌傷身」,但新近研究已證實,小酌一樣傷身,所以對於飲酒還是能免則免。若真要喝,建議以偶爾和少量為原則,更重要的是不要酒駕,以免害人又害己。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