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明駿
一位84歲老翁,有高血壓和慢性阻塞肺病,3天前開始解血便,因此到醫院檢查,並且安排住院;起初生命徵象穩定,抽血指數都在正常範圍之內,胃鏡報告也沒有任何出血徵狀,他就急著想要出院。但是,住院第2天開始,他解出大量血便並有頭暈的情形,而且血色素明顯往下降。
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3公分大的「有蒂息肉」(Pedunculated polyp),位於乙狀結腸且正在出血(如圖),診斷是大腸息肉出血;病人接受「熱圈套切除術」(Hot snare polypectomy),再用止血夾處理息肉切除後的傷口,最後病人的血色素回升,也不再受血便困擾。
大腸息肉出血的比例約10%,危險因子包括大於1公分的息肉、有蒂息肉、還有外觀呈現櫻桃紅色;與一般息肉相較,出血的大腸息肉並沒有較嚴重的惡性程度,在切片下常見黏膜組織鬱血,如果息肉切除後仍有腸胃出血的症狀,在排除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後,要考慮是否為痔瘡、憩室出血,或是小腸疾病所引起。
血便的原因有很多,雖然大多是良性病灶,但仍有致命風險,千萬不可輕忽。
(作者為東勢農民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