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金川
Q:我因為有皮膚過敏問題,需長期服用藥物,1年前因為突然大吐血被送到醫院,詳查之後才知道我有肝硬化,吐血則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
我本身沒有B、 C型肝炎,醫師為了查明肝硬化的病因幫我抽了很多血做檢驗,上次看診則建議我應該要入院做肝臟切片,據說肝硬化的人凝血功能較差,做肝切片不是很危險嗎?請問可以用核磁共振這種精密的影像檢查去查明肝硬化的病因嗎?
A:臨床上引起肝硬化常見的原因包括:慢性B、C型肝炎、飲酒跟藥物,以及非酒精性脂性肝炎。此外,還有一些患者是因為自體免疫問題造成的,包括自體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及原發硬化性膽道炎,甚至有少數患者是基因問題造成的遺傳性疾病,如威爾森氏症及血鐵沉積症,以及因為肝臟血管構造異常引起血流阻塞或減少的巴德吉亞利症候群(BCS)等。
針對原因不明的肝硬化,一定會先抽血確認有無B、C型肝炎,也會評估患者有無長期用藥、喝酒的習慣,再來則會檢測相關自體免疫項目及鐵色素與銅離子等。
此外,也會配合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確認是否有結構上的問題。
不過,有時疾病的臨床表徵不夠明確,即便綜合以上抽血及影像檢查結果仍無法清楚區分肝硬化的病因,此時就需要肝臟穿刺(又稱肝切片),也就是用1根細如筆尖的細針進入肝臟,取出一點肝臟組織送病理檢驗,釐清潛在的肝硬化病因,再依此剔除病因、及早介入治療,以減緩肝硬化的進展,否則若肝炎、肝硬化持續惡化,等到肝臟不堪負荷、功能衰退,最後就只剩肝臟移植一途了。
有些肝硬化較嚴重的患者,因為肝功能不良導致凝血因子製造不足,或脾臟腫大導致血小板偏低,的確會較容易出血,因此在肝臟穿刺前一定會謹慎評估是否有出血傾向,必要時,會先輸注新鮮冷凍血漿或血小板,以降低出血風險。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免費索閱。肝基會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