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志東
41歲的黃女士,兩週前剛生下寶寶,在月子中心休養,補充元氣。產後不到1週,感到小腿肚疼痛,因此按摩和熱敷,但疼痛轉移到膝蓋後面,小腿也越來越腫。
血栓引發 造成下肢不對稱腫痛
到急診求診後,靜脈超音波顯示她的下肢靜脈有明顯血栓,心臟科醫師前來會診,安排靜脈超音波,診斷為血栓性靜脈炎,然後安排黃女士住院治療。經過抗凝血劑和消炎藥物治療後,逐漸康復且出院。
血栓性靜脈炎是由血栓引起的血管炎症。懷孕期間的婦女容易產生深層靜脈血栓,這種血栓,通常會出現在大腿或小腿上。如果血塊使得組織腫脹,便會引起血栓性靜脈炎。
妊娠期前後的血栓性靜脈炎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尤其是當其中1條腿有嚴重的疼痛,應立即就醫。這種疾病最危險的是隨時可能脫落的血栓,形成肺栓塞或其他更嚴重的問題。而其他症狀則包括:發紅、發熱、壓痛和腫脹。
脫落血栓變肺栓塞 嚴重恐致命
血栓性靜脈炎在孕婦中比非孕婦更為常見,大約是每1000個孕婦中有1-2個病例。抽菸、久坐或久站更會增加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
很多孕婦會擔心血栓性靜脈炎對寶寶會不會有影響?答案是大部分的狀況下是不會的,而且經過治療,大多數情況都會好轉,不會對嬰兒造成傷害。
在懷孕或哺乳期間治療血栓性靜脈炎最好的方法是盡可能抬高雙腿,進行熱敷。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口服抗發炎藥物,和皮下注射抗凝血藥物,通常是低分子量肝素,以避免藥物對嬰兒造成影響。
此外,每隔1小時左右變換1次體位,每天安排適量的運動,因為久坐或久站會導致血液聚集在腿部,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戒菸也是十分重要的預防手段。
雖然媽媽們產後都希望補補元氣,充分休息,所以在台灣社會,坐月子的風氣依然盛行。但長時間久坐、久躺,也許會增加產生血栓的風險。如果下肢有不對稱的疼痛或腫脹,建議早期就醫,以免釀成更大的後遺症。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