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宮瑩
一位79歲男性患者,雙手顫抖多年,但家屬認為只是老人的退化現象,不以為意,直到這1個月來,雙腳漸漸地不太聽使喚,步伐愈來愈小,走著走著就不受控制地往前衝,而且從坐在椅子上要站起來變得很困難,家屬才帶他來求診,這才知道他患了巴金森氏症,且至少患病5年以上而不自知。
單側肢體顫抖 多為初始症狀
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常見到,因民眾對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認識不如老年失智症那麼熟悉,故常被民眾忽略,誤以為只是老年退化,結果一拖就是多年,錯失了黃金治療時間。
巴金森氏症為僅次於老年失智症的退化性疾病,65歲以上的盛行率約1%,80歲以上的盛行率為2%至4%。事實上,此疾病至今仍然被國人低估,社區中仍潛藏著未被診斷的病例,而這些患者首次到門診求醫時,才被醫師告知患者早已罹病數年以上而不自知。
巴金森氏症的初始症狀通常從單側肢體開始出現顫抖症狀,其特性為手部靜止時出現的震顫,其頻率約每秒抖動3-5下,抖動的型態就像手指在數鈔票的動作一樣,但當手開始動作要拿東西時,抖動就會減緩或消失。
配合治療 存活20年不是問題
巴金森氏症在發病初期,若能及早診斷出來並適當給予藥物治療,病患通常可以保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因為巴金森氏症是一種進展緩慢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只要配合醫師好好治療,通常存活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都不是問題,端看發病時的年齡而定。
如果老人家出現手部顫抖、手腳肌肉僵硬不靈活、日常動作變得比從前遲緩、寫一排字會愈寫愈小、走路的腳步變得不順暢或出現小碎步、走路時手臂擺動幅度變小或不擺動、穿衣服和褲子變得很困難、臥床時變得不太翻身、從椅子上站起來變得很困難、總是扳著臉孔而沒什麼臉部表情、行進間驟停會出現腳步凍結現象、總是出現駝背或其他異常的肢體姿勢等等,就要趕快到神經內科求診,以期及早診斷,儘早治療。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