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
苗栗泰安鄉68歲陳姓婦人有重度肥胖、高血壓病史,因連續2天上腹至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先到象鼻衛生室就醫,經醫師初步診治後,安排至大千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結石性急性膽囊炎,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順利出院。
逾40歲、肥胖、女性 高危險群
大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膽結石好發族群為大於40歲、女性、肥胖、多胎生產。可能是年齡增長導致膽固醇分泌增加、膽酸合成減少,而多胎生產的婦女則可能是懷孕期間膽固醇分泌增加,但膽囊收縮減少,因此提高結石的風險。
林裕鈞表示,要預防膽結石發生,飲食上應多吃蔬菜、澱粉類主食要減量、少吃油炸與甜食及規律運動。
大千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劉信誠表示,急性膽囊炎治療方式為點滴注射抗生素,加上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傷口小、恢復快、風險也較低。
臨床上,常有民眾詢問是否可像腎結石一樣以體外震波碎石處理?劉信誠表示,因膽囊壁很薄且是空心,體外震波可能導致膽囊破裂、膿液外漏,引起腹膜發炎的危險,加上有膽結石的病人膽囊功能已產生問題,膽囊炎再發作機率很高,因此建議直接切除膽囊較適宜。
不建議體外震波除膽結石
劉信誠指出,膽汁製造的源頭是肝臟,膽囊只是儲存膽汁的器官,切除後對身體沒有太大影響,唯一要注意的是若吃太油膩或過飽,則容易糞便不成形、腹瀉或腸胃不適,因此減重、健康飲食與運動是避免後續復發總膽管沙石淤積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