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曜州
攝護腺癌是台灣常見的男性惡性腫瘤之一,位居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7位,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降低攝護腺癌死亡率。
目前臨床上針對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升高的病患,以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檢查為主要診斷工具,近來國內外已有研究證實,「磁振造影(MRI)與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檢查」更能準確識別攝護腺癌,減少不必要的切片,為攝護腺癌的精準治療再添利器。
攝護腺癌是惡性度較低的癌症,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不過,早期攝護腺癌的特定症狀並不明顯,病人若PSA值大於4 ng/ml或肛門指檢發現攝護腺硬塊,就會建議病患接受攝護腺切片,以確定是否有攝護腺癌。
目前切片以經直腸超音波引導切片檢查為主,不過在識別攝護腺癌位置仍有精進空間。以往經驗顯示,過度切片有可能診斷出低風險前列腺癌,而後續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手術併發症均需審慎評估,因此,如何早期、精確診斷出具臨床意義的攝護腺癌是當前泌尿科醫師的重要課題。
國外近期有研究指出,磁振造影能夠準確識別男性的攝護腺癌,並降低不必要的切片檢查,有效減少檢查時間和成本,同時保持足夠的診斷準確性,以排除男性的中高風險攝護腺癌。
由於磁振造影的進步,發展出磁振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檢查,磁振造影像同步疊加於超音波圖像,藉由融合的影像可輕易地在超音波上識別、標記攝護腺的可疑病灶,精確地對攝護腺癌可能的病變處進行切片。
減少不必要手術 降併發症
同時,研究顯示,磁振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檢查可以有效降低51%不必要的攝護腺切片,低風險攝護腺癌的診斷可減少89.4%,進而減少不必要的攝護腺手術以及可能的手術併發症,更重要的是,對中、高風險攝護腺癌的確診率增加17.7%。
北醫的臨床研究報告也證實,相較常規經直腸超音波引導切片檢查,磁振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切片檢查明顯提高中、高風險攝護腺癌的檢出率,敏感性高達86%,與國外專家的經驗相當。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