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哲肇
68歲的徐先生經商多年應酬不斷,多年前即知患有心房纖維顫動,卻不願接受藥物治療,有一天下午突然在講完電話後倒地不醒,家人緊急送醫才知是腦幹血管阻塞,造成腦中風(圖1)。
經腦動脈機械取栓術救回
因中風嚴重度高,不適於施打血栓溶解劑,因此緊急由他院轉送至筆者服務醫院,進行腦動脈機械取栓術,順利打通阻塞血管(圖2)。術後意識順利恢復,但仍有右側肢體乏力症狀,需持續復健。
腦中風位居國人10大死因中「前段班」多年,其對國人健康的威脅不下於癌症。在所有腦中風病例中,將近7成以上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其他3成左右則為出血性腦中風。
造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除了與腦部動脈硬化狹窄有相關性之外,心律不整患者,尤其是「心房纖維顫動」者也是高危險族群。
不論是動脈硬化狹窄或心房纖維顫動,都與現代人常有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抽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部分心房纖維顫動患者可能有胸悶、胸痛、心悸、眩暈等症狀,但也有許多病患並無任何明顯症狀。因此預防腦中風的發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規律運動,並定期做健康檢查。
可用脈搏量測做為篩檢
值得一提的是,心房纖維顫動可由簡單的脈搏量測做為篩檢,脈搏強弱不一、間隔不定者,幾可判斷患有此症,而確認診斷亦可由心電圖判讀。
臨床上,嚴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且需緊急做腦動脈機械式取栓術的病患,高達8成以上都患有心房纖維顫動。其中許多病患自訴不曾有過身體不適症狀,也有部份病患雖明知有此一疾病,卻未對其加以留意,甚至不願配合服藥。
提醒心房纖維顫動者,應配合醫師由臨床綜合各種身體狀況如高齡(大於75歲)、患有心衰竭、糖尿病,或曾有中風病史等判斷,依建議服用抗凝血劑,以減低發生腦中風的風險。
一旦發生腦中風,將是與時間賽跑的緊急狀況,即使及時救援,仍不免會有後遺症,唯有從預防著手,控制好發之危險因子,才是長保健康之道。
(作者為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