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63歲劉姓男子曾中風兩次,近年來發現走路愈來愈緩慢、肌肉也緊繃,且右手經常不自主顫抖,到自助餐吃飯拿湯還燙到手,以為又是中風,就醫後檢查才知是早期帕金森氏症。
劉男在服用1個月多巴胺補充藥物治療後,活動僵硬、手抖和結巴情形都明顯改善。
劉男曾有兩次小中風,面對近來右手經常不自主顫抖,走路愈來愈緩慢、肌肉也緊繃,唯恐又是中風前兆,因此到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診。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聖功為他進行理學檢查,發現劉男右側肢體僵硬且活動緩慢,右手靜態顫抖,於是安排他接受後續整體檢查,診斷為早期帕金森氏症。
劉男在服用1個月多巴胺補充藥物治療後,吃藥控制神經不僅較舒緩,搭配在家做些基本動作,練習走路的協調性,目前已能自理生活。
起居飲食不規律 病患年輕化
楊聖功表示,帕金森氏症一般好發於60多歲,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若發病在50歲、甚至45歲以下,就稱作年輕型帕金森氏症。
楊聖功指出,這種病症主要和基因有關,此外,生活環境因素如飲食、睡眠,也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現今很多年輕族群就因生活、工作狀況,造成起居飲食不規律,也可解釋為何發病年齡提前的現象。
楊聖功表示,帕金森氏症可透過早期徵兆發現,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剛開始都從單側手腳發病,假設患側在右手,會發現他走路時,右手擺動變少。
也可觀察患者表情會變得較淡漠,眨眼次數較少,尤其在對話當中會發現,患者眼睛張著、很專注看著你,眨眼反射動作不多。甚至有人早期徵兆會以頭暈來表現,暈眩、走路不順、下背不舒服、腰背痠痛緊,都有可能是早期帕金森氏症的現象。
楊聖功說,若能早期發現、好好控制帕金森氏症,搭配生活、飲食調整,可減緩其速度,達到提早診斷、提早控制,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