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綺嫻
小芬半年前騎車時,和汽車發生擦撞,結果左邊膝蓋嚴重受傷,傷口拖了快一個月才癒合,剛癒合時,疤痕是平整的,但是漸漸地愈來愈突起,而且摸起來越來越硬,而且還比原來受傷的傷口更大。小芬及家人都很擔心,為什麼疤痕會產生這些變化呢?
傷口照顧應延伸到疤痕預防
皮膚在受傷之後的癒合過程,有發炎期、增生期及成熟期。這3個階段會有膠原蛋白、血管及各種細胞的增生及成熟,導致疤痕的柔軟度、厚度、血管增生情形及色素等面向都會改變。治療傷口不是皮膚癒合就好,後續還要小心呵護。
在受傷的範圍,出現皮膚組織增厚或發紅現象,稱作增生性疤痕;若組織增生及顏色變化的區域大於受傷的部位,稱作蟹足腫。蟹足腫內有增生的膠原蛋白、血管以及神經等,導致外觀隆起發紅,且不時出現刺、癢或痛等症狀,造成患者外觀上及心理上的影響。
每個人受傷、接受手術或經歷嚴重的皮膚疾病之後,都害怕產生永久性的疤痕。
根據研究指出,除了基因體質之外,傷口癒合的時間若超過兩星期、部位在前胸、上背、肩部、膝蓋及足背等,較容易產生嚴重的疤痕。亞洲人和歐美白種人相比,有較高的機率產生嚴重疤痕。上述部位受傷或接受手術,應特別小心照顧。
和正常皮膚相比,疤痕部位及周遭的皮膚比較脆弱,季節變化時,特別容易發癢、乾燥,建議平時應適度塗抹乳液保護。
根據受傷程度深淺不同,疤痕有時需1至2年才會完全穩定,受傷後的皮膚護理應從傷口照顧延伸到疤痕預防,並配合持續性的保護,才是完整的照顧。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皮膚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