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楹奇
83歲的張奶奶一年前因心肌梗塞險些鬧出人命,治療康復後卻沒有定期回診追蹤,日前又因早上起床出現胸悶、冒冷汗症狀,子女發現後趕緊送急診,透過心肺復甦術和插管勉強維持生命跡象,目前仍於加護病房觀察中;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長者,平時務必按時回診追蹤病情,才能平安健康好過冬。
太冷晨運 怕心肌梗塞
時序邁入秋冬,因溫差變化大,極冷極熱的氣候型態,往往是心血管疾病誘發因子之一,且張奶奶本身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以及慢性腎臟病,加上對自身的健康狀況稍嫌消極,才導致這次因心肌梗塞導致心臟衰竭入院,相信每位醫師遇到這種狀況都會感到十分遺憾。
天冷更應做好保暖工作
不過張奶奶並非個案,因為門診中經常可見如同張奶奶一樣的患者,第一時間對疾病的反應相當恐懼。對談當中,隱約察覺其就醫態度消極、逃避、隨意,返家後,通常也無定期追蹤或治療疾病,長期下來更使症狀加重,導致疾病發作時治療過程繁瑣,且預後不佳,造成本身與家人數倍的負擔。
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長者來說,秋冬因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使血管突然收縮,造成血液流通受阻,使重要臟器缺血、缺氧;或因寒冷而顫抖,身體消耗能量以產生熱能,增加心臟負擔,進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可能出現胸悶、胸痛、頭暈、氣喘、冒冷汗等症狀,相當危險。
建議長者天冷時應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讓血管暴露於冷空氣中。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調整為早上8、9點太陽升起後,或是傍晚日落前,溫度暖和的時候運動,而運動強度應選擇強度較低,身體能負荷的方式,並按時回診追蹤病情,才能永保健康。
正確遵照醫囑服藥
此外,更要按時且正確遵照醫囑服用藥物,如有頭痛、眩暈、噁心、嘔吐、心跳速率變慢或快等副作用,就要立刻告知醫師,依個人狀況配合調整劑量,服藥後,也避免立即運動,千萬不可自行停藥。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