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針對40歲以患有糖尿病或BMI大於27的民眾,辦理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252人受檢竟有227人異常,其中有11人疑似肝癌及不明肝腫瘤,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呼籲,肝臟沒有痛覺神經,高危險群應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台大雲林分院肝膽醫學中心主任方佑仁表示,腹部超音波檢查具備「無痛、迅速、便利」等優勢,是篩檢肝臟腫瘤、脂肪肝、肝硬化等病灶的重要工具,這次篩檢是針對40歲以上高危險群,252名受檢人異常有227人,異常個案院方都進一步安排門診追蹤與治療。
院方指出,異常者包括,疑似肝癌及性質不明肝腫瘤11人,血管瘤、肝囊腫等良性肝腫瘤有71人,肝實質病變23人,脂肪肝173人,膽息肉34人,其他腹部腫瘤5人,肝內鈣化點、膽結石、胰囊腫、腎囊腫、腎結石等其他病灶有117人。
雲林因早期醫療資源不足,B型肝炎、C型肝炎比例高於全國,中央、地方加強肝炎、肝癌篩檢及預防,防治成效不錯,B、C肝炎比例有下降,不過肝和肝內膽管癌仍排名全縣10大癌症死因第2位。
馬惠明強調,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許多民眾錯失治療契機,腹部超音波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肝臟、膽囊、胰臟、脾臟與腎臟的病灶,40歲以上民眾,尤其是B、C型肝炎帶原者,每年或每半年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偵測肝臟異常,爭取黃金治療時機。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