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長者受家暴不肯說 只為護子!醫揭「4大瘀傷部位」別輕忽

2025/07/15 14:35

長者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加,肢體暴力更是其中的受暴型態大宗;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PhotoAC)

長者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加,肢體暴力更是其中的受暴型態大宗;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PhotoAC)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長者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加,肢體暴力更是其中的受暴型態大宗。醫師提醒,長者頭臉部、頸部、軀幹、上肢若出現異常瘀傷,很可能就是受暴警訊,千萬不要因為老人家自述是跌倒就坐視不管。

從事老人驗傷多年的高醫大法醫病理科醫師尹莘玲指出,許多長者不願意承認自己受暴的情況,或是主動對外尋求協助,擔心因此遭到子女拋棄,或影響子女名聲與家庭,但若錯過協助時機,受暴情況可能越演越烈,最後甚至造成死亡事件。

尹莘玲說,長者受暴事件中,以身體虐待最為常見,留下的傷痕也以瘀傷為主,但實際在診間時,長者或相對人可能會以跌倒等推託,此時要特別注意頭臉部、頸部、軀幹、上肢的瘀傷警訊,這些部位若有傷痕出現,有很高的機率是受暴後留下的訊號。

此外,尹莘玲提到,很多長者受暴後都是傷在臉部,如果發現長者臉上出現黑眼圈,卻說是跌倒受傷,「絕對不要信」,另通常頸部出現瘀傷,可能是有外力掐住長者脖子所致,先前曾有一粒長照個案,被居服員發現頸部有傷後,通報給社會局。

尹莘玲表示,社會局受理個案後,轉介至高醫驗傷,過程中老人還不斷咒罵「多事」、「兒子很孝順」等。但經過驗傷後,確認頸部的瘀傷是手指勒痕,屬於老人虐待事件,而這類案件若沒有及時處理,下次遭暴後死亡風險將是10倍,「這次不處理,下次看到的可能就是屍體!」

高雄市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成人保護組組長鄭慧敏也提醒,長輩容易因為不願意讓晚輩留下犯罪紀錄,淡化受暴事實。但長者越隱忍,情況越嚴重;在此同時可能還有生活相處與照顧、經濟、精神疾病、藥酒癮等複合式問題,需要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介入策略,才能有效協助家庭。

☆民眾如遇同居關係暴力情形,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向各地方政府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求助。☆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