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北投女壘隊17人疑食物中毒 毒物專家:症狀不尋常、病因待查明

2025/07/12 14:35

台北市衛生局採集廚師手套、環境、嫌疑食品等檢體進一步檢驗。(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衛生局採集廚師手套、環境、嫌疑食品等檢體進一步檢驗。(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台北市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集訓期間傳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7名學生中陸續有人出現嘴唇發麻、皮膚發癢、胸悶、腹痛、嘔吐等症狀,目前症狀未擴大、也無新增個案。毒物專家認為,這次事件不太像一般常見的中毒情形,真正原因還有待釐清。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提供資料,學生共食內容包含午餐與晚餐的「茄子、滷肉與飯」,以及下午餐的「菠蘿麵包或西多士、凍奶茶」,衛生局初步懷疑與茄子有關,已採廚師手套、環境、嫌疑食品等檢體進一步檢驗。

衛福部最新統計,去(2024)年全台共通報1750件食品中毒事件,累計9045人受影響。從通報的攝食場所來看,學校仍是高風險場域之一,全年共發生74起校園食物中毒案件,影響學生達1186人。

另在原因食材部分,蔬果類雖被視為健康食材,實際上也不是絕對安全,去年就有9起與蔬果有關的中毒事件通報,包含生菜、青菜、蔥花等,造成168人不適。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茄子屬茄科植物,確實含有微量的天然毒素「龍葵鹼」(Solanine),但濃度極低,且多數會在烹煮過程中分解,查閱醫學文獻,茄子導致中毒的案例幾乎沒有,機率極低。

至於是否為過敏反應?顏宗海也持保留態度。他認為,不太可能多位學生同時對同一成分發作,這種情況在臨床上非常罕見。另有說法懷疑為細菌性中毒,他指出,學生並無出現腹瀉、發燒等典型腸胃道症狀,因此也不像常見的細菌或病毒所致。

顏宗海說,食物中毒成因多,可能來自細菌、病毒、天然毒素、化學物質污染等。也有不少案件最終無法查明病因,往往需結合醫院臨床檢驗與衛生單位的食材採樣,交叉比對才較能拼湊真相。他認為,目前學生皆已返家休息,後續應密切追蹤兩項重點,一是學生檢體與症狀變化,二是剩餘食材的檢驗結果是否異常。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