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搜尋

健康網》拖著走、碎步走 大腦恐不健康

2025/07/07 19:51

醫師說,據國外研究,走路姿態的改變,顯示的不只是老化,也可能是大腦某些地方出了問題,甚至可推測為失智前10年所顯露的端倪;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說,據國外研究,走路姿態的改變,顯示的不只是老化,也可能是大腦某些地方出了問題,甚至可推測為失智前10年所顯露的端倪;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走路是最平常不過的動作,但走路狀態其實隱藏很重要的健康警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依據《刺胳針.老齡健康》研究資料,走路姿態的改變,顯示的不只是老化,也可能是大腦某些地方出了問題,甚至可推測為失智前10年所顯露的端倪。尤其一旦出現拖著走碎步走晃著走跛腳走等狀況,建議務必就醫檢查確認,以期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減緩。

80歲以上長者失智率逾2成

黃軒於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布的錄音檔內容指出,據衛福部資料,台灣65歲以上長輩失智症盛行率約為8%,但是年紀越大,比例就越高,到了80歲以上,甚至已超過23%、達四分之一比例。但您可能沒想到,在您或者您關心的長輩記憶力開始明顯變差前,可能整整10年前,走路的方式已經悄悄透露失智風險的線索。也就是說,觀察走路姿勢,與大腦健康其實很有關係。

黃軒所發另則錄音檔內容也提及,依據研究資料,步態改變可能不只因為年紀大,而是大腦健康出問題。簡單來說,大腦裡有很多不同區域,像是額葉、基底核、小腦等,這些區域都要很精密的一起運作,所以當大腦某個地方,比如說負責動作、計畫或者平衡感的地方生病了,走路方式自然也可能出現異常。

碎步走恐與帕金森氏症相關

黃軒進而特別強調,相關研究也指出4種異常步態,可能預示大腦健康問題,例如:拖著走可能與正常壓力性腦積水有關;碎步走則可能指向帕金森氏症;另,若出現跛腳走、晃著走,也顯示步態異常,並建議及早進行診斷。

至於一旦罹患失智症,有機會減緩病情嗎?黃軒表示,依據研究內容,罹病者可嘗試採行以下非藥物方式介入:

認知訓練與職能治療:透過腦力活動、回憶治療、社交團體互動等方式維持語言與社交能力。

規律身體活動:每週運動2-3次,每次30-45分鐘至150分鐘,例如:散步、有氧、太極拳、瑜伽等,可提升腦部血流、肌力和平衡功能,減少退化速度。

健康飲食:推薦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膳食纖維、深海魚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腸道健康並降低發炎,且有證據顯示對認知功能有益 。

控制心血管風險因素:嚴格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可有效減緩失智進程。

維持社交與心理健康:參加社交活動、多與人互動、學習新事物、保持良好睡眠與壓力管理,可延緩認知衰退 。

醫師說,國外研究指出,一旦罹患失智症,可採行非藥物方式介入,如維持社交與心理健康、規律活動、健康飲食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免費訂閱 《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