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暑假才剛開始,許多家長卻已懷念起學期間的規律日常。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每天吵著無聊、玩不夠還想繼續出門;對國高中生而言,則可能化身「沙發馬鈴薯」,或關在房間形同消失。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暑假不需要精準排程、可讓孩子參與計畫表、提前預告活動及提醒任務,幫助孩子找到暑假的生活節奏。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面對這樣的轉變,家長不僅要兼顧行程安排、作息協調,還需關注情緒與關係的平衡。這些看似混亂的時刻,其實正反映出「暑假不只是孩子的假期,更是家長全力應對的挑戰」。與其每天精密規劃每一刻,不如試著放慢腳步,調整節奏。
建議家長可從以下3點著手:
●收與放之間抓個節奏,不需要每天都精準排程。
●孩子年紀越大,越可以參與擬定「有彈性的計劃表」。
●事前預告期待的活動,也提醒必要的任務。
黃閎新補充,這不是為了掌控,而是一起找到一個生活的節奏。孩子的暑假,不只是孩子的事;那是大人每天的挑戰、也是陪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