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選單 搜尋

不是骨鬆!銀髮族為何常跌倒 醫揭:恐是這「隱形殺手」上身

2025/06/26 14:37

75歲王阿嬤雙腿變細、走路常跌倒,竟是「肌少症」惹禍。(彰化醫院提供)

75歲王阿嬤雙腿變細、走路常跌倒,竟是「肌少症」惹禍。(彰化醫院提供)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彰化75歲的王姓阿嬤近來雙腿變細、走路無力,時常跌倒,家人以為是骨質疏鬆所致,帶她就醫後才發現,竟是「肌少症」惹禍。衛福部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許多長輩跌倒不一定是骨鬆,其實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更大,卻常被忽略,若同時合併骨鬆,跌倒後更容易骨折,應及早釐清原因。

廖曜磐說,王阿嬤近期出現雙腳無力、酸痛、走路腳軟等情況,有時行走中途踉蹌跌倒,還伴隨手握力變差,無法擰乾毛巾,甚至難以自行從椅子起身。懷疑非單純骨鬆,於是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肌肉質量指數(ASMI)僅4.2,遠低於亞洲女性標準值5.4,確診肌少症。

75歲王阿嬤沒有骨質疏鬆症,走路卻常跌倒,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肌肉質量指數(ASMI)僅4.2,確診肌少症。圖為示意圖(彰化醫院提供)

75歲王阿嬤沒有骨質疏鬆症,走路卻常跌倒,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查,肌肉質量指數(ASMI)僅4.2,確診肌少症。圖為示意圖(彰化醫院提供)

彰化醫院放射科主任王憶芬指出,雙能量X光吸收儀可檢測骨質密度,也可檢測「肌肉質量指數(ASMI )」,精準測量身體各部位的脂肪量、肌肉量,若男性低於7.0、女性低於5.4即可能為肌少症,其他包括握力(男性<26kg,女性<18kg)及行走速度<0.8m/s也是判斷依據。

王憶芬說,該儀器能顯示全身彩色圖像,藍色顯示骨骼,橘紅色顯示肌肉,黃色則顯示脂肪,便於觀察肌肉分布,及分析脂肪集中位置,以判斷身形是「蘋果」型或「梨」型,若是蘋果型較容易罹患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若是梨型,對女性引起乳癌的風險較高。不論是年長者檢視體能變化,或健身族群追蹤肌脂變化,都適合進行此類檢查。

廖曜磐說,對抗肌少症,需從「營養」與「運動」雙管齊下。長輩應增加蛋白質攝取,例如豆魚蛋肉奶類,並結合有氧舞蹈、快走等耐力運動,加上太極、瑜伽等平衡運動,最後可透過舉啞鈴、伏地挺身等阻抗訓練,有效強化肌肉量。

廖曜磐強調,別再誤以為跌倒就是骨鬆,實際上肌肉健康才是銀髮族穩健行走的關鍵。若出現手腳無力、步態不穩,務必儘早檢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