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晚上不吃飯」、「168 斷食」等間歇性禁食法在減重界掀起熱潮,但真的比傳統節食更有效嗎?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分享了研究,指出斷食雖有助於減重,但效果其實相當有限,總熱量過高一樣瘦不了。
王思恒引用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9篇隨機對照試驗、共2485位受試者的數據,整理出三種「吃飯時間」策略的平均減重成果:
●限時進食(如168斷食):平均減少約1.37公斤。
●減少進食次數(如一天只吃三餐):平均減少約1.85公斤。
●卡路里前移(早餐吃多、晚餐吃少):平均減少約1.75公斤。
然而,王思恒指出,這些減重成效「有幫助,但效果不大」,且研究中高達7成存在偏誤問題,數據可靠性令人存疑。他強調,無論選擇何種進食方式,「若總熱量仍過高,一樣瘦不了」。即使在16小時的進食窗口中大啖炸雞、手搖飲和蛋糕,也無法成功減重。
真正有效的減重原則
●吃進的熱量必須少於消耗的熱量。
●以蔬菜、水果和蛋白質取代甜食、澱粉與油炸食物。
●規律進行運動。
針對未來趨勢,王思恒也補充表示,他預測「藥物將成為未來減重的主流選項」,因為近年來減重藥物的發展「實在太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