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乾眼症已成為現今常見眼疾,年長者與女性族群尤為多見,隨著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長時間使用觀看螢幕導致乾眼症患者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中醫師指乾眼症典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易疲勞、異物感、燒灼感等,長期下來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江驊修表示,乾眼症在中醫學中被稱為「白澀症」,嚴重者甚至稱為「神水將枯」。古籍《靈樞·大惑論》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說明眼睛功能與體內臟腑精氣的運行息息相關。肝腎不足、肺陰虧虛、脾胃失和等因素均可能誘發乾眼症。
針對不同病因,可使用熟地、麥門冬、菊花、枸杞等中藥調理。此外,有研究指出針灸療法可促進眼周氣血循環,有助於減輕乾眼症的不適症狀;臨床上,透過攢竹穴、太陽穴等近端穴位結合太衝穴等遠端穴位的針灸,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乾眼問題。
江驊修建議,平時可按摩眼睛周圍穴道,如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睛明穴等,按摩力道宜輕、速度宜慢,切勿壓迫眼球,每個穴道按壓5分鐘,每天2至3次。也可使用溫水熱敷眼睛,每天10分鐘,放鬆眼部肌肉並改善眼部循環。
除了接受中醫治療,江驊修也提醒民眾,日常生活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盯著螢幕看、每隔45分鐘休息10至15分鐘;避免熬夜和乾燥環境;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和B的食物,如胡蘿蔔和菠菜;並戒菸與適度紓壓,能減少眼睛不適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