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難免對戀愛會有憧憬,但父母卻擔心孩子的行程與情感發展。國民健康署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3不1要」的親子溝通技巧,不過度反應、不批評比較、不窺探隱私,並要表達同理心。有助於孩子願意分享心事,及提升親子關係。父母的傾聽與陪伴,是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關鍵。
情竇初開這樣聊
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度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超過7成的高中職學生,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問題和憂慮。然而透過正確的溝通方式,才能瞭解孩子的想法及避免與孩子言語上的衝突,並真正能夠保護孩子的身心安全。國健署建議,父母們不妨藉著聖誕節的溫馨氣氛,試著與孩子交流現階段,彼此對於感情的想法。
不過度反應
在與孩子對話時,不要急著給意見或否定孩子的想法,例如:聽到孩子有交往對象時,不要馬上反對,而是先聽完孩子所要表達的想法後,再與孩子交換您的看法或擔憂,也可用經驗分享來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與心儀的對象相處。
不批評比較
與孩子討論人際關係時,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現負面的評論,更不要拿孩子去和別人比較,可能會造成孩子不想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因為面子或自尊,而不願意承認自己做錯。
父母在對話中最適合的方式是,能透過傾聽和提問,讓孩子主動發現問題,而從旁協助孩子面對,也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進一步提升親子關係。
不窺探隱私
當父母懷疑孩子偷偷談戀愛時,可能會想私下查看孩子的手機,或日記尋找蛛絲馬跡,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很需要保有自己的空間和隱私,未經允許的窺探,會讓孩子感覺不受尊重。這樣即便孩子在交往過程中碰到困難,也不願意再找父母討論,反而使父母更難掌握孩子的狀況,增加親子關係的緊張感。
要表達同理
當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或是碰到的困難時,父母可以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同理並非同意,而是對孩子表達接納,讓孩子不會覺得,只要和父母分享就會被罵;同理的公式是「複述語意、情感反映」。
例如「聽起來是,今天和同學吵架了,讓你有點難過。」透過同理,讓孩子願意分享更多的想法,也讓父母有機會更了解、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