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飲食中,高碳水化合物如饅頭、白飯成為主食,但空腹攝取可能引發「裸食效應」,導致血糖劇烈波動。營養學者洪泰雄近日在臉書分享了「三重保護膜」飲食法,強調以蛋白質、蔬菜和水果構建進食順序,形成穩定血糖、延緩碳水吸收與促進健康的防護機制。
第一層保護膜:蛋白質—穩定基礎
洪泰雄指出,蛋白質應作為飲食的核心保護機制,先於碳水化合物攝入。
1. 減緩血糖波動:蛋白質能延緩胃排空速度,減慢碳水吸收,避免血糖快速飆升。
2. 延長飽腹感:蛋白質消化時間長,有助於控制食慾,避免過早感到飢餓。
3. 穩定能量供應:吃蛋白質先行能平衡血糖波動,避免疲憊感。
4. 保護細胞健康:蛋白質提供修復肌肉與細胞的重要原料,提升整體健康。
建議食物:水煮蛋、雞胸肉、魚肉、豆腐、無糖優格等。
第二層保護膜:蔬菜—支持血糖與腸道健康
蔬菜作為第二道防線,提供膳食纖維與植化素,全面保護身體。
1. 延緩碳水分解:蔬菜中的纖維能減慢碳水分解速度,穩定血糖。
2. 促進腸道健康:纖維支持腸道蠕動與益菌增長,提升消化效率。
3. 抗氧化與抗發炎:植化素如葉黃素、β胡蘿蔔素有助減少細胞氧化壓力。
建議食物:菠菜、花椰菜、甘藍菜、胡蘿蔔、番茄等。
第三層保護膜:水果—營養補充的甜點
水果提供天然糖分與豐富的維生素,是餐後的完美補充。
1. 補充微量營養素:維生素C、鉀等元素提升免疫力,支持細胞功能。
2. 提供溫和能量:果糖是身體理想的能量來源,避免精緻糖的負面影響。
3. 抗氧化保護:多酚如花青素、黃酮進一步對抗細胞氧化。
建議食物:奇異果、藍莓、草莓、蘋果等。
正確飲食順序與效益
1.先吃蛋白質:吃饅頭之前,先吃一份蛋白質,形成第一層「保護膜」,穩定血糖並延長飽足感。
2.接著吃蔬菜:蔬菜作為第二層「防線」,進一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提供膳食纖維與抗氧化保護。
3.最後吃水果:水果作為甜點,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天然糖分,完成整體的營養補充。
綜合效果:減少慢性病風險
這套飲食法能穩定血糖波動,避免「裸食效應」導致的健康風險,同時促進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營養密度,並有助於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洪泰雄強調,改變飲食順序是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健康策略,有助於打造更健康的身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