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過了立冬,各式冬令進補聚餐越來越多,一不小心就補過頭,彰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楊婕妤提醒,中醫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涼補,進補須依體質,才不會適得其反,若是進補後出現脹氣、腹痛、腹瀉、便秘等症狀,可以按內關穴、中脘穴來緩解。
藥膳分三種 依體質別補錯
楊婕妤指出,「立冬宜進補」是古代文化傳承至今的習俗,然而現代氣候與古代不盡相同,時常有立冬節氣時,氣溫卻仍遲遲不降,此時若貿然進補,則可能會造成上火,例如冒痘、口乾舌燥、便秘、血壓升高等症狀。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及涼補,先認識自己的體質,再依據體質選擇進補的方式,才不會適得其反。
●溫補:適合虛寒體質,例如手腳易冰冷、精神不振、大便偏稀軟的人,可選擇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等。
●平補:適合偶爾怕冷或怕熱的人,不宜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材,可選擇溫和的四神湯,穩定腸胃道功能。
●涼補:適合燥熱體質,例如容易長痘、嘴破、口乾舌燥、便秘的人,可選擇九尾草雞湯。九尾草又稱為狗尾草,具有開脾健胃、補虛補氣等功效。
有感冒、三高 進補要小心
楊婕妤表示,如果有感冒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等,建議避免進補,以免造成身體更加不適。患有慢性疾病患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須更加小心,如病情處於不穩定狀態,則不應進補,可詢問醫師的專業建議。
不小心補過頭 2穴位來幫忙
楊婕妤說,進補過頭可能造成腸胃不舒服,例如脹氣、腹痛、腹瀉、便秘等症狀,可透過穴位按摩來自我緩解。
1.內關穴:位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三指寬處,可緩解胸悶、噁心、腹脹。
2.中脘穴:位在肚臍正上方四寸處,可緩解消化不良、打嗝。
楊婕妤也提醒,除了適當進補外,立冬過後也應更加注意保暖,飲食忌吃生冷食物,避免讓寒氣累積在體內,造成免疫力下降,進而導致感冒、筋骨痠痛、腸胃不適等症狀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