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40多歲劉小姐職場工作繁忙,下班後還要照顧長輩與孩子,開始出現不明紅疹持續發癢,甚至影響情緒卻不自知,直到下屬以無法承受她的「情緒不穩」、「脾氣暴躁」為由提出離職,她才驚覺情況嚴重,進一步就醫確診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作祟。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卓雍哲表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誘發因素出現時,比如說壓力、慢性發炎等,就會開始產生蕁麻疹症狀。女性約為男性2倍,門診常見許多「三明治族群」,生活上下交迫、內外夾攻,經常成為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俊賓指出,當皮膚突然出現風疹塊、血管性水腫,甚至兩者皆有,並且持續大於6週,通常以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為大宗。
不過,陳俊賓提到,全身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的紅疹時,有些人會以為忍一下就好,或是與急性蕁麻疹、過敏等混淆,嘗試調整生活習慣、改善環境、避免特定食物等,卻未就醫治療,造成症狀反覆出現、無法痊癒,因此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病人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長達2年。
陳俊賓說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大多數與食物、空氣髒污無直接關係,而是自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進而錯誤地攻擊自身的皮膚組織與觸發炎症反應,難以自然緩解,且頻繁發作易合併甲狀腺炎、焦慮症、憂鬱症等多種不同疾病。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推出LINE官方帳號,一站整合「國際通用UAS7蕁麻疹檢測表」、「蕁麻疹治療共識」等衛教資訊,加強民眾對於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的認知,也藉由小遊戲助患者了解目前治療控制程度,以及提醒每天記錄病況,回診時更清楚表述症狀,有助醫師決策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