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山陀兒颱風期間,多數人以安全為由,減少出門運動;也有些人須在家工作,連通勤時的走動都免了,當然無法顧及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全球死亡率四大危險因子之一,每年約有6%的死亡率與「靜態生活習慣」相關。國民健康署近日在其臉書專頁呼籲民眾,應積極建立規律的身體活動習慣,以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
國健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發布了新版的「身體活動與靜態行為指引」,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民眾提出具體建議,強調從兒童到成年人,都應該積極進行身體活動,為自身健康注入新動力。
根據指引,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應每日進行至少60分鐘的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18歲以上的成年人則每週應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身體活動的強度區分依據運動過程中的心跳數與運動吃力程度。
國健署解釋,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包括快走(約6.4公里/小時)、慢跑、爬樓梯、健身單車、羽毛球等,通常可持續10分鐘以上,並能與人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高強度的活動則如快跑、籃球、足球、登山等,活動10分鐘後無法邊運動邊輕鬆說話。
國健署呼籲,無論年齡層,規律運動不僅有助於降低多種慢性病風險,還能提高整體生活質量,讓身體更健康、生命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