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發威,疾管署預估要到11月中旬才會脫離流行期。徐嘉賢兒科診所院長徐嘉賢在臉書專頁「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發文解答腸病毒常見錯誤迷思。如染腸病毒未必會出疹子,且疹子部位也有差別;不一定都會發燒;喉嚨破也不一定在第一天就出現;得過病還是可能再度感染;所以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才是預防之道。
腸病毒的各種迷思
迷思1:兄弟姊妹症狀會一樣?
徐嘉賢表示,不同人免疫反應、症狀不一樣,就算是同一個病毒株,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也不太一樣,例如:有人會長疹子,有人卻不會。
迷思2:疹子只會長在手腳?
他說,不一定!有些小朋友是長在會陰部、屁股、嘴巴周圍、甚至背部,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太一樣,長得疹子特性都不太一樣,像今年長的疹子就不是那麼典型。
迷思3:一定會高燒不退?
徐嘉賢提到,少數完全不燒,大部分會發燒。2017年所流行的腸病毒,就非常的奇特:身上疹子一大堆,且出現在不典型的位置,卻不一定會發生發燒,所以,腸病毒不一定都會發燒。
迷思4:第一天發燒去看醫生 怎麼會看不出來是腸病毒?
他指出,腸病毒最典型的症狀是喉嚨破,不一定在第一天就明顯出現,初期跟感冒類似,有時候很難分辨。在少數情況,還沒出現喉嚨潰瘍之前,會出現紅點,這時,醫師會請父母隔一天再帶小朋友就診,再檢查一下喉嚨,確認是否變成腸病毒的典型喉嚨潰瘍。
迷思5:曾經得過之後不會再得?
徐嘉賢說,腸病毒有70-80種,每年流行種類不盡相同,所以之前曾得過,還是很有可能再度得到感染。
迷思6:1年只流行1種腸病毒?
他表示,根據往年經驗,有時候1年可同時流行2-3種。偶爾會遇到小朋友,1年3次腸病毒,得到的型都不一樣。所以得過腸病毒並痊癒的孩子,不代表今年就可以安枕無憂,還是要多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迷思7:腸病毒是否要住院?
他說,大部分是輕症,在家休息補充水分即可。腸病毒最常見的住院原因,不是重症,是脫水、不進食、高燒,使得父母在家無法照顧處理。若發現小朋友精神不錯、胃口也多少吃得下、小便量正常、沒有脫水的現象,大多數在家裡就可以照顧。
迷思8:腸病毒只能吃冰的食物?
徐嘉賢指出,是不是要吃冰的東西,是看喉嚨疼痛的程度。
迷思9:必定會嘴巴痛、胃口差?
他表示,每個人感受性不同,有些孩子比較敏感,稍微破一兩個洞,就完全吃不下,狂流口水。但是有些孩子,嘴巴破了2-30個,卻一點感覺都沒有,照吃照喝,完全不受影響。
迷思10:腸病毒等於腸胃炎?
徐嘉賢提出,病毒不等於腸胃炎,雖然名字很像,但兩者是不一樣的病。腸胃炎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腸病毒則會出現發燒、喉嚨潰瘍、身上出現疹子等症狀。
迷思11:7天後就完全沒有傳染力?
徐嘉賢指出,從糞便少量排出,可達2個月。老話一句:多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迷思12:流行期間一定要大規模消毒?
徐嘉賢表示,多用肥皂洗手比較實際。如果真的很擔心被傳染,或者身邊親朋好友是患者,頂多消毒常接觸的物品跟表面即可,不用大規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