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提出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3分之1的目標,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持續推動癌症篩檢、並與健保署合作,推動追陽計畫,每年約有500萬人次使用公費篩檢服務,但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有部分醫院執行篩檢後異常個案追蹤,卻沒有申請補助款項,呼籲醫療院所可以積極申報相關費用。
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癌症連續41年居於國人10大死因首位,許多癌症通過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有更好的預後,而近年公費篩檢措施也讓我國癌症盛行率、死亡率逐漸下降,1年約篩檢500萬人次,後續也希望通過追陽計畫,將異常個案追蹤比例自80%提升至90%。
不過,吳昭軍提醒,雖國健署與健保署在去年就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但有些醫療院所可能因為系統銜接或申報作業時差,尚未申請補助款項、「做追陽像是做功德」,呼籲醫療院所務必申報相關費用,否則對於醫院也是一種損失。
國健署統計,2023年該署計與200多家癌症防治醫療院所,提供276萬人次癌症篩檢服務,佔全國癌症篩檢總量近60%,發現3萬餘名癌前病變、8000餘位癌症個案,及早提供治療、減少生命危害,並減少家庭負擔。為表揚相關院所,該署今日舉行表揚活動。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說明,癌症篩檢要成功,需要達成癌症篩檢參與率高、陽追率高、正確治療率高等3個目標,並通過建立篩檢世代資料,發展個人化預防醫學,尤其在安排篩檢時,就要告訴民眾後續若出現異常、回診做陽性追蹤的重要性,並建立院所間的綠色通道,減少民眾回診的難度。
陳志道提到,他過去曾經有1位病患檢出糞便潛血陽性,他當下就建議病患做大腸鏡檢查,但患者推託是排便太用力、痔瘡出血造成,相當排斥做大腸鏡檢查,他則說服對方,做大腸鏡確認會比較安心,沒有問題當然最好,但如果發現瘜肉,也可以再變成大腸癌前處理,阻止病情發展。
此外,陳志道說,當時病人問他,如果檢查出來、發現是大腸癌怎麼辦,他則告訴對方,「現在你人還健康的坐在這裡,早早治療,效果會更好,不要等到未來、身體虛弱了才治療,到時候效果一定受影響」,民眾在篩檢時若發現異常,務必及時回診,才能改善疾病預後、降低後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