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連2屆拿下奧運男子羽球雙打金牌的李洋,高中時曾因腳趾疲勞性骨折,很長時間無法練球,奧運跆拳道國手羅嘉翎也因左腳疲勞性骨折,忍痛拚戰落敗,高雄中正脊椎骨科復健科收治不少運動型選手,發現長跑、籃球、羽球等運動,是最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運動。
復健科主任林純如醫師表示,疲勞性骨折若發生在小腿部位,除了治療局部小腿的問題外,可能也要去評估整體下肢的動作模式,當運動發力時,臀肌或大腿肌群若發力不足,小腿常需代償性的去出力,時間久了易造成小腿肌肉疲乏與骨頭的壓力,甚者則可能產生疲勞性骨折。
她指出,疲勞性骨折是因反覆、過度運動,造成骨頭的不當壓力,發生部位主要在脛骨及蹠骨,臨床治療上會放鬆小腿的筋膜,並同時強化訓練大腿與臀部的肌肉群,才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不過,疲勞性骨折的治療方法仍以休息為主,減少過度使用的狀態,使用護具或穿著硬底鞋子,腳掌避免凹折,除非骨折處在承重點或嚴重錯位,若嚴重到骨頭斷裂、移位,才要考慮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師邱冠禎也表示,疲勞性骨折原因包括年齡、肢體的異常、肌肉疲勞、環境因素等,大部分發生的部位是在承受身體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最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運動,有長跑或常跳躍的籃球、羽球運動等,若平時沒有運動,短時間大量運動,一旦小腿、腳掌反覆疼痛,就要懷疑是否為疲勞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