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2024年巴黎奧運熱烈激戰,觀眾看得熱血沸騰,不少選手貼著顯眼的「肌內效貼布」,這種色彩繽紛的「肌貼」除了能穩定、支撐關節,還能在運動時促進肌肉張力,不過醫師提醒,民眾觀賽後躍躍欲試,若想自己使用「肌貼」,應先了解肌理構造,避免對肌肉造成傷害。
台灣復健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任陳智光表示,「肌貼」可用來減少運動員的肌肉負擔,是無藥性、非侵入性的貼布,主要利用伸縮彈性及背面紋路,為肌肉結構提供支撐,再通過貼布回彈力協助肌肉用力或放鬆。
陳智光指出,「肌貼」色彩繽紛,但不同顏色的效果相同,主要透過不同貼法來增強肌肉功能,使用時需先量測長度並修邊,在貼布四周剪出圓角增加服貼度,貼時應把握兩原則,第一是順著肌肉紋理貼,其次是使用約20%的張力,以達最佳效果。
此外運動場上也常見選手因扭傷伴有腫脹、瘀傷、疼痛與關節不穩等情況,此時就會使用「彈性繃帶」。陳智光說,現代觀念不再強調長時間冰敷,而是注重加壓與固定,彈性繃帶有不同厚度及黏性選擇,主要利用材質的彈力產生物理加壓效果,對扭傷部位產生壓力,防止進一步腫脹,並固定受傷部位,提供支持保護,促進早期活動與恢復。
陳智光也提醒,使用彈性繃帶時不可過度加壓,避免妨礙肢體血液循環,包紮時應由遠端往近端包紮,促進靜脈回流,繃帶壓力需平均、鬆緊適中,並露出肢體遠端如腳趾或手指尖端,以利檢查末稍循環是否受阻。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蔡文偉指出,無論是「肌內效貼布」還是「彈性繃帶」都屬於醫療器材分類中的「醫療用黏性膠帶及黏性繃帶」,民眾應謹慎選擇與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可遵循「一認、二看、三會用」原則,首先認識醫用彈性繃帶是醫療器材,其次是購買時請至藥局或有販賣業醫療器材商許可執照的店家,並看清楚包裝上的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最後是使用前詳閱說明,正確使用醫療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