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奕劭/新北報導〕 地球正式進入「沸騰時代」,各地氣溫屢創新高,其中兒童熱傷害更是不可輕忽的症狀。台北慈濟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邱馨慧提醒,0至3歲的嬰幼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稍不留意就會致命,家長們務必要多加注意。
邱馨慧表示,「熱傷害」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運動員以及戶外工作者,程度由輕到重依序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與中暑,症狀則從臉部發紅、口乾舌燥開始,若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會演變成頭暈、反胃、尿液減少、抽筋、暈厥。若孩子出現冒冷汗、手腳冰冷、意識不清及心跳加速等症狀時,即已進入熱衰竭狀態。
她強調,熱衰竭距離中暑僅有一線之隔,熱衰竭特點為身體摸起來熱,但手腳濕冷,體溫量測多低於40度,中暑時皮膚呈現發紅乾燙狀態,體溫多高於40度,死亡率高達3至8成。
若孩子夏日不幸發生熱傷害,她建議三點處置方式:
(1) 轉移至陰涼透風的環境:若環境有空調、風扇可提升散熱效果,同時也要避免人群圍繞,造成空氣不流通。
(2) 補充水分電解質:孩子冒汗時,運動飲料或是含少許鹽分的冷開水是很好的選擇;若孩子非清醒狀態,切勿將水倒入口中,否則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增加症狀嚴重性。
(3) 物理性散熱:去除或解開孩子的衣服,使用冰枕、冰袋、退熱貼,敷貼在後頸、腋下、背脊、關節等處,幫助散熱降溫。
邱馨慧提醒,預防重於治療,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記得穿著輕便、淺色、透氣、寬鬆的衣服,輔以防曬乳、遮陽帽、或陽傘等防曬、隨時補充水分。若發現孩子活動力明顯減退、精神狀況疲憊等,家長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憾事發生。若症狀已經嚴重影響意識,即使沒測到高溫,也必須儘早送醫,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