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5歲妹妹因出現發燒、喉嚨痛,手掌、腳掌布滿小水泡,就醫診斷為腸病毒手足口症。醫師楊幼琳提醒,腸病毒「重症」需要特別留意,好發3至5歲以下幼童,通常在發燒的前3至5天內發生。如果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全身肌肉收縮),應立即送醫治療。
桃園芯悅診所內分泌科楊幼琳於臉書粉專「楊幼琳醫師」發文指出,腸病毒典型症狀有發燒、咽峽炎、手足口病。咽峽炎在口腔深部咽喉,長出水泡後潰爛,而引起吞嚥疼痛。小朋友會不願意也不敢吃東西。有些潰爛會長到舌頭、上顎,合併流口水到嘴巴外;手足口病則是手掌、腳掌出現直徑1到2毫米的小水泡,不痛不癢,5至7天後消退或脫皮,不會留疤。
接種腸病毒疫苗 預防71型重症
楊幼琳表示,若感染病原體為腸病毒71型,最容易併發神經系統合併症,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說明,今年腸病毒疫情自4月中進入流行期,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建議家長帶孩子接種腸病毒疫苗,預防71型重症。
台灣自1998年大規模腸病毒71型疫情,共140萬名兒童確診,405例併發重症及78名兒童死亡,平均每3到4年週期性爆發。2019年小規模疫情,2023、2024年應加強注意新冠肺炎後疫情時期的免疫負債。
腸病毒疫苗施打對象
●滿2個月到未滿2歲,共3劑:打完第1劑後,隔2個月施打第2劑,隔1年再打加強劑。
●滿2歲到未滿6歲,共2劑:打完第1劑,隔2個月再打第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