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多加
46歲的A小姐今年因手指及手肘關節持續疼痛,跑了好幾趟醫院、診所,抽血檢查並沒有異常數值,雖說打針復健都能稍微改善,每天早晨反覆出現的關節僵硬和疼痛仍然大大降低生活品質。A小姐決定嘗試中醫治療。
A小姐就醫時,詢問她這一年婦科有無變化?她才想起今年月經週期從28天縮短為25天,而且天數明顯變少,常常3天就完全乾淨。這一年睡眠淺,容易醒來,情緒也變得容易緊張煩躁。透過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了解後,建議從婦科方向來調理體質。
持續調理1個月後,關節疼痛的情形獲得大幅改善,也提醒A小姐保持適度運動的習慣,有利於肌肉量的維持,並預防骨鬆。
除了潮熱盜汗 關節痛是更年期常見早期症狀
民眾對於更年期症狀的瞭解不外乎月經不來、潮熱盜汗、失眠、情緒暴躁等,「關節痛」其實是更常見的更年期早期症狀,卻鮮少人關注。約莫45-60歲,更年期前後(Peri- and Post-menopause )有將近50- 60%的女性會有關節痠痛的困擾,若是體型肥胖或曾罹患憂鬱症的女性,出現停經前後關節痛的機率更高。這類型的痛好發在雙側手指關節,表現為灼熱刺痛、晨僵、關節局部腫脹,若嚴重起來可能連手指彎曲、打直都有困難,若長期不理會還可能造成關節變形。
目前仍不清楚致病機轉,不過很明確地,女性荷爾蒙的補充能有效改善部分更年期女性的關節痛。荷爾蒙的補充有其適用條件,使用的對象及時間都有臨床上的限制,許多有婦科癌症家族史的女性因此不敢使用。除了藥物以外,中西醫復健及營養素鈣、鎂、維生素D的補充也能幫助更年期關節痛的症狀改善。
更年期荷爾蒙的減少,體機能失衡而導致的失眠、發熱、疼痛等慢性發炎症狀,中醫稱為「心腎不交」或「水火未濟」。荷爾蒙好比易經的坎水—腎水,能滋潤全身,並制衡離火—心火,一旦坎水枯竭,離火上炎,就會產生全身性的發炎。
很特別的是,這類發炎常表現為「上熱下寒」,上半身出現眼乾口燥、心悸、潮熱盜汗、手心發熱,下半身卻格外怕冷、頻尿夜尿,晚上要穿襪子睡。
中醫治療更年期綜合症,常透過「交通心腎」或「水火相濟」的方式,「補腎水」的同時要「清心火」同用,典型的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黃連阿膠湯、交泰丸,水火上下平衡後,身體發炎的情形通常就會明顯改善。
更年期前後可多吃膠質食物 按摩2穴位
飲食方面,建議更年期前後的女性多攝取富含天然膠質、多醣體的食物,如:黑木耳(或白木耳)、菇類、秋葵、山藥、海參、珊瑚草等。此外幫助生津的食物,如:烏梅、蓮藕、水梨、枇杷等也很合適。身體得到足夠的潤滑,就能減少並預防慢性發炎。
平時多按摩腳踝內側「太谿穴」及「三陰交穴」,這2個穴位都能幫助滋潤腎水,對更年期前後的調理也有幫助。(作者為南竹風澤中醫診所院長、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