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健康網》中醫治失眠分2型 醫推4穴位按摩助好眠

2024/05/03 23:17

長期失眠也是一種慢性疾病,超過2/3的失眠症患者,其睡眠問題長達2年以上,或許可以試試穴位按摩;圖為情境照。(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易有失眠問題,而遍尋助眠方法。中醫師指出,中醫將失眠分為外感和內傷,外感以實證較多,內傷以虛證較多,如果已服用太多藥物,再加睡眠障礙,可以利用針灸治療;但若害怕針灸,不妨按揉湧泉穴、耳神門穴、內關穴和攢竹穴助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指出, 根據研究發現,長期失眠也是一種慢性疾病,超過2/3的失眠症患者,其睡眠問題長達2年以上。從中醫觀點來看,失眠又稱為不得臥、不得眠、不寐、目不瞑。

長期失眠常見內傷所致 以虛證較多

中醫對失眠可區分為外感和內傷兩方面。由外感病引起者,主要見於各種熱病過程中;由內傷引起者,則多由於肝氣鬱結、心脾兩虛、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痰熱內擾、胃氣不和所引起。

一般來說,外感所引起的失眠,以實證較多。內傷所引起的失眠,以虛證較多。因此長期失眠者以內傷所致為常見。

葉家豪指出,若從中醫病因病機來看,如果情緒起伏太大,過喜、過怒、過思、過悲耗損五臟精氣,將使臟腑功能失調情志所傷導致不寐。像是勞心過度、傷心耗血,會導致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無以奉養心神而致不寐。

先天不足、房勞過度等,而致腎陰虧損,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陰;或心陽衰弱,心火不能下溫腎水,心腎不交導致的不寐;血虛肝旺,魂不守舍,或暴怒傷肝,血虛肝旺而致不寐;心氣素虛,遇事易驚,心神不安,終日惕惕,心虛膽怯引起的虛煩不眠;脾運不健,或嗜食肥甘,聚濕釀痰,痰鬱化熱,或痰邪入裡,灼津煉液,痰熱擾心神導致痰熱內擾而不寐;胃氣不和,氣機不暢,宿食內停,心神被擾導致的「胃不和則臥不安」;這些都可依個人體質用藥調理。

針灸可治睡眠障礙 但無法持久

葉家豪表示,若目前已服用太多藥物,再加上有睡眠障礙困擾,不妨利用針灸方式來治療。針灸治療睡眠障礙,常選取穴位有耳神門、攢竹、三陰交、百會、四神聰、內關等穴位來處理。但是針灸治療睡眠障礙有其侷限性,往往當天針灸時會睡的較安穩,但是無法像藥物一樣維持太久效果。此時若能配合睡眠衛教方式,不排除可以減低安眠藥劑量。

指壓穴位助眠 每次5-10分鐘

葉家豪表示,如果本身會害怕針灸也不想吃安眠藥,建議要養成良好睡眠衛生習慣。上述提到的穴位也可以運用指壓方式來幫助睡眠。

例如冬天腳容易冰冷而影響睡眠,可以自行按揉腳底的湧泉穴,每次5-10分鐘,將可以使腳部循環改善有助於睡眠。

湧泉穴。(資料照)

葉家豪也建議,平時可以自行按壓耳神門穴、內關穴、攢竹穴,每次5-10分鐘,讓心情較為穩定有助於入睡。

耳神門穴。(資料照)

內關穴。(資料照)

攢竹穴。(資料照)

葉家豪和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王人澍接受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和華夏文教基金會邀請,5月5日下午2點到4點,在「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網站,有免費視訊課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健康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