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般人所說的心臟病,大多指的是「冠心病」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䕶病房主任謝安民分享,目前還沒有很理想的方法,可預測1、2星期內冠心病會急性化的可能性。因此他提了6建議,其中一項為身上帶有阿斯匹靈,如果正在遭遇心肌梗塞或不穩定心絞痛,可嚼碎吞下一顆325毫克的阿斯匹靈,效果和到醫院打靜脈肝素(heparin)差不多。
謝安民在臉書專頁「謝醫師開講」發文指出,從心導管照到冠狀動脈,最受到注目的最狹窄部分,是粥狀斑塊(atheroma)的所在處,粥狀斑塊有一層厚薄不一的膜蓋住,下面包著脂肪及發炎細胞。當那層膜破掉或裂開時,斑塊內的東西和血液接觸,那些東西有很強的吸引血內凝血成份的能力,可以很快地形成血栓,血栓夠大,存在夠久,就會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死亡。
他提到,大部分的冠心病病人,多數時候只要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穩定,包住斑塊的膜完整,病情都會穩定。而斑塊的大小,會妨礙血流的程度,有的會有心絞痛或運動性呼吸困難等症狀;有的則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
冠心病的急性化分2類
第1類:稱不穩定性心絞痛,是病人心臟缺血的症狀開始變化,變得心絞痛較頻繁、較強烈且持續更久、不易緩解、甚至開始有不同樣的不舒服,或不舒服的範圍改變或擴大
第2類:是心肌梗塞已經發生,不管臨床有沒有經過「不穩定心絞痛」的階段,嚴重的血管阻塞已經站住腳了,大規模的心肌已經開始壞死。
謝安民指出,2類有時很難分辨。心肌壞死時心肌內的酵素會流出到血液,測試血中的各種心肌酵素的濃度,如有超標是診斷心肌梗塞的條件。第一類急性化的病例,往往也有少量心肌細胞死亡,心臟酵素也會少許增加,所檢測酵素的濃度及檢測方法的????敏度會影響到是否歸類為心肌梗塞。
謝安民提醒,第1類急性化,就是急症化的警告,要趕快去求醫,也許可以使急性化的病灶冷下來。而第2類的急性化,有不少時候並沒有經過「不穩定心絞痛」過渡期,突然晴天霹靂似的發生,使病人措手不及的例子很多,至少有1/3的心肌梗塞病人,在沒有送達醫院以前就過世了。
6方法幫忙 仔細觀察身體並了解來源
謝安民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很理想的方法,可以預測短期內(1、2星期內)冠心病會急性化的可能性。因此他建議:
1.危機分類:有些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一些公式,可以用來估計10年內,個人出現臨床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周邊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的風險。風險高的人,冠心病急性化的可能性也較高。
2.醫護人員討論:仔細想想,和醫護人員討論,所有的不舒服當中,有哪些可能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3.身體信號:仔細聽身體有沒有發出信號?且越頻繁、強烈、持久?如現在的不舒服,會隨伴冷汗或顯著呼吸困難,這些是身體在告訴你,不管發生的是什麼,身體面對的可能是重大危機,要趕快就醫求助。
4.吃1顆阿斯匹靈:如果正在在遭遇心肌梗塞或不穩定心絞痛,而身上帶有阿斯匹靈,可以嚼碎吞下一顆阿斯匹靈。以前剛開始心肌梗塞溶血劑的研究時,發現吃一顆阿斯匹靈,效果和到醫院打靜脈肝素(heparin)差不多。
5.冠心病檢驗:如運動心電圖,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掃描、超音波等,雖然不太能用來預測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的急性化短期內會發生,但是對預測中期(1-1.5年)內因心臟病死亡的機率很小,卻有某種程度的可靠性。預計測嚴重事故不會發生,要比預測會發生還可靠,對計劃治療方案也會很有幫助。
6.減少體內發炎反應:如牙周病、感染或慢性炎症等,對促進血管硬化病灶的進行和惡化有關,減少身體內的發炎反應,理論上可以降低動脈硬化的急性化。
謝安民提醒,冠心病急性化是需盡早正確辨識,即時處置的急症,在3小時內得到正確的治療,不只可以救命,有時可以保留心臟功能,甚至看不到有梗塞過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