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冬天可能是機車通勤族最辛苦的季節,風裡來,雨裡去,小心發生凍瘡。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泡熱水可能會讓凍瘡惡化,因凍瘡患部接觸高熱快速回溫,會使原本收縮的毛細血管因溫度擴張太快,導致血液漏到周圍組織中引起更嚴重的發炎和水腫,更容易出現水泡及不適的症狀。
吳明穎在臉書「皮膚科 吳明穎醫師」發文表示,凍瘡是因零度以上的低溫所產生的皮膚傷害,和零度以下的低溫所造成的凍傷不一樣,是末梢血管對於零度以上的低溫的不正常反應,產生皮膚發炎水腫的現象。因此,凍瘡不是人人都會發生,常見於小孩、年輕女性、末梢循環不良人群,及新冠肺炎感染之後。在台灣,風裡來雨裡去的機車族也是好發的族群。
吳明穎指出,凍瘡通常是在濕冷的環境下,因低溫引發手指、腳趾及耳朵、鼻子等末梢的血管痙攣,導致皮膚細胞缺氧壞死,產生紅腫或出現紫紅色、紫藍色斑塊。嚴重時,還會進展為水泡或潰瘍。患者也會感到有發癢、灼熱或疼痛感,她也分享以下方式來照顧凍瘡。
●緩慢且溫和地讓皮膚回暖(可用40度以下的熱水或熱毛巾),避免在患部按摩、摩擦或直接加熱。
●儘可能避免寒冷的暴露。穿著溫暖乾燥的衣服。
●適當運動,保持溫暖及血液循環。
●使用乳液以緩解搔癢,避免搔抓。也可以使用上一些弱效的類固醇藥膏。
●嘗試戒菸。因為吸菸會使血管收縮,減慢恢復。
吳明穎提醒,凍瘡只要注意保暖,一到三個禮拜就會自己恢復,或是於天氣轉暖後自癒,很少需要進一步治療。但是如果凍瘡發作頻繁,或是症狀嚴重不舒服,久久不癒,要小心有無可能罹患內科相關疾病。